邓亚萍和木桶
(2010-12-21 10:26:52)
标签:
邓亚萍杂谈 |
邓亚萍和木桶
2010-5-24
木桶理论(Cannikin Law)是这样说的: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另外一个是“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按照德鲁克(Drucker)的话说,就是“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
人生百年,36500天而已,那么是木桶还是反木桶呢?
我以前很得益于木桶。尤其是在高中。因为我数理化语文英语甚至政治,都还可以。在理科中,物理常常能得100分,而一般数理化好的,语文政治都不咋的,而我恰恰比较喜欢这些文字的东西。这样一来,总分我总能名列前茅。
当时不知道木桶理论什么的,冥冥之中得了好处-----因为高考要总分。
大学毕业20年的聚会上,闲聊中,发觉很多人已经与当年的物理学家梦想无关了,但是大多也“混”得不错。还真是一个“混”字呢,其中表达了很多不确定性---比如问及在做什么的时候,往往是比较复杂,往往做过N多的事情,现在在做的事情,也是不日前刚刚上手。说着,听着,总有那么一种不放心。相对而言,也有同学是不是“混”的,尽管也各有不同,但是对20年的描述都是非常简洁,都能够“一言可以蔽之”,比如:“我一直做超导研究”,“我一直在河北邯郸的政府呆着”。等等。
相对与复杂和模糊的前者,后者简洁,但很有张力,可以看到后者很自信于未来的N年的运营曲线,或者说很有把握于自己的未来。我蛮羡慕后者。而且越来越羡慕。
因此也就越来越推崇“反木桶”。也开始推销“邓亚萍”模式的成功。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73年生,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第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这个155cm的河南郑州人,被誉为“乒乓皇后”,在乒乓这个领域做到了极致。
在人生的木桶上,“德智体美”四块板中,“体”成为世上最长的板子。之后的华丽转身,她补上了其他的木板,而且同样是“驾轻就熟”。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8年3月,邓亚萍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她的论文题目是《全球竞争中的奥运品牌》,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作案例分析。论文从市场和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研究奥运品牌这个课题。导师评价邓亚萍的论文角度非常独特,因为在学术上,还是首次有人从这个视角去对奥林匹克品牌进行严谨的研究。“奥运会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特别是对于赞助商,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但收取回报只有4年的时间,很多人却不知道奥运的游戏规则,不知道这个市场该怎样做。我希望这篇论文能对这些赞助商,特别是刚进入奥运市场的企业起到借鉴作用。”
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主抓宣传文化建设、青少年思想教育、全团外事与青少年对外交流和志愿者工作等。
看来这个工作对她是大材小用了。沙马兰奇尽管过世了,不过我看邓亚萍会去国际奥委会,去担任更重要的职位,是很有可能的。
这就是,邓亚萍的“反木桶”人生发展模式,
如果进一步需要总结的话,有两句:
一是“人生追求巅峰体验”,极致的专才太少太少,平庸的所谓全才遍地都是;爬一万次佘山,能抵得上珠穆朗玛一次?
二是“一通百通”,能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其方法可以移植到别的事情上。
亲爱的读者,你支持木桶,还是支持反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