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第四十三条有感
-----------------如何让学生乐学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感到这篇文章写的很有哲理,因此,反复阅读了数遍。
现代教学强调自主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如何才能达到“乐学”的效果呢?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化学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教师如能恰当运用一些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首先,开展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动态的,只有在活动中兴趣才能发挥其对认识和活动本身的推动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活动,他们很快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公鸡的脸红了》第5小节时,让学生扮演氧分子和氢分子,表演“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的背景时,学生通过游戏,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其次,树立学生的信心。
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尽量避免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的想像好奇特,你真会观察,你的小脑瓜真会想问题等,如果学生答问有偏差,可以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孩子们的表现告诉我,教师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另外,可以积极引入课外知识。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上课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作为引题,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巧妙运用故事导入,常常能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
总之,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创初中化学的创新,需要我们教师学会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学因素,将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才会乐学、愿学,才会真正的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