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那些事
(2023-05-02 06:29:10)
标签:
散文 |
分类: 散文 |
讲台上的那些事(十九)
王文跃
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
继续教育,是从业教师的终身教育,直至退休,离开教育岗位。
其实,自打进入教师阵营,我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既然想在讲台上站得稳,就必须丰厚专业技能。
1985年,我参加了函授招生考试,这次考试不仅与高考同步,而且是同一张试卷,唯一不同的是根据所报专业,减去部分科目。我当时报的是数学专业,于是考试科目只有,语文、数学、政治和物理。考点设在市一中。走进熟悉的校园,坐在曾经学习过的教室里,我百感交集,认为命运同我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假如,不是三年前那场疾病,我绝不会第二次坐在这里……当试卷在面前展开,我忐忑而又凝重,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用尽全身的智慧和力量解答只有自己才明白的问题——王文跃你曾经败给的不是考场,而是病痛!我这次真的考得很好,以至于函授学习时许多同学问我,你这么好的成绩,当初怎么没考上大学。我无言以对,只是一丝苦笑。
函授学习是半脱产形式,学员集中授课,教师是教育学院的老师。第一次集中授课是在沧州农校。时至数九隆冬,大教室里没有取暖设施,但是济济一堂的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我们如饥似渴地吸允着知识的乳汁。半个月的学习转瞬而过,就在学习结束的前夜,天降暴雪,半尺多厚的积雪,让本来两个多小时的路途,整整走了八个钟头。就这样在三年的学习里,我们集中学习九次,完成了《微积分》、《线性数学》、《高等几何》、《高等物理》等课程。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听课记录和练习手稿,这次学习所有学员都能做到精力集中、刻苦学习,让自己在知识层面得到升华,与我共同学习的学员中,有几名继续深造,直至研究生毕业。可见,当初的函授学习是实打实的学习,没有任何虚伪的东西。
后来,教师的再教育命名为“继续教育”。而且有一个特殊的管理机构——”继续教育学院“。学习采取自主学习、集中考试的方式。每年春季,发给教师两本书籍,一本是关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书籍,一本是教师自我修养的书籍。虽然每年的书名不一样,但是内容大同小异。考试是在每年的十一、二月份进行。考试开卷进行,考场就是一个变通与抄袭的竞技场。我认为关于教师自我修养的书籍是教师的法典,所以每本书都会精读,于是考试的时候自然胸有成竹;而关于学生管理的书籍,忽略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对农村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很不现实,所以,每个答卷都用自己观点结合实际来解答。奇怪的是,我的”一派胡言“居然也被结业。
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达,教师的继续教育在网上进行,特别是关于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希望年轻一代教师要珍惜教育机会,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