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那些事
(2023-04-22 07:20:39)
标签:
诗歌 |
分类: 散文 |
讲台上的那些事(十五)
王文跃
2012年秋,师范同学兼好兄弟嫁女,我前去贺喜。同学考虑很仔细,特意安排当教师的客人坐一桌。席间气氛融洽,话题集中,关键没有人对我们插科打诨,所以感觉很舒服。
我不善交际,特别是陌生场合,话特别少,大多时间是倾听别人说长论短。突然,一位女士问我是不是在某中学说过课,我点点头。那位女士惊呼:“打一见到你我就觉着眼熟,想了半天才猛然想起……”她转而对着大家说:“这就是我常给大家说起的那位老师,临时脱稿说课,精彩极了!”我被说的脸上发烧,语无伦次地说
道:“那里那里,临时抱佛脚,让大家见笑了……”
的确,那次说课纯属无心插柳。时间还得推迟到1997年,校长说有一个说课的研讨会让我参加。“说课”?我不明白,校长也不清楚,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我们连一知半解也算不上。校长最后让我写了一份关于驾驭课堂的心得。
说课是在镇中学进行,一共有十所中学的十三位数学教师参加。说课顺序抽签完成,抽签前所有说课教师要把说课材料交给市教研室的领导审阅。当我把材料交到领导手里的时候,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我,问:“没有参加过此类活动。”我点点头,他又问:“不知道什么是说课?”我还是点点头。那种神情就像一位教师审问犯了错的小学生。领导把我的材料放到一边,看了一眼抽签顺序,说:“你是二号签,我给你调一下,你听听别人的,准备准备。”
既然站在了悬崖边上,先死也是死,后死也是死,没有必要再受煎熬。我异常坚定地回答:“不用调,让我试试。”
原来说课就是教师把此节课的脉络顺序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来,体现教师对所授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讲解方法。听完了第一位教师的讲解,我已经胸有成竹,我淡定地走上讲台,开始说《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课前准备和课上活动,由于我加上了与学生的互动心得,感觉这次说课很丰满。当我说完欲走下讲台的时候,教研室的那位领导突然站起来,说:“王老师,我随机给你抽一节课,你能不能马上完成?”我呆呆地站在讲台上,很机械地回答:“只能试试……”
”你就说说《韦达定理的应用》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说课”偏离了方向,还是因为书面材料不合格领导故意出难题,所以心里十分忐忑。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也不能不接招。我的头脑飞速运转,为了有思考的余地,我故意在黑板上写下《韦达定理及应用》。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到教研室的领导正冲着我微笑。我有了勇气,也有了信心,把整个问题一气呵成,甚至连例题也表述的很清晰。
当我再次完成时,教研室的领导带头站起来予以热烈掌声。那次说课,只完成了一半就没有再往下进行。教研室的领导在总结时这样说:“不是我不给大家机会,我们这次说课就是要考验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对课程的驾驭能力。王老师今天给我们上了一堂无比生动的课,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说课,但他已经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心里应该装着什么!沙场点兵并不是我故意将王老师一军,而是他的课非常有创意,希望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做到这一点……”
这次说课,我得到了一张奖状。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教研活动也是一股风,从此也就在没有这样的事了。没想到我还真的被人记住。那位女士说,她是第四个说的课,当时心里特别没底,只能硬着头皮完成任务。
这算不算我的高光时刻?假如算,我还要感谢这句名言:“无知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