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那些事
(2023-03-16 08:06:47)
标签:
散文 |
分类: 散文 |
讲台上的那些事(之七)
王文跃
教师这个职业,属于好汉子不干,懒汉子干不了的事。并不是凡是堂上讲台都是合格的教师。
现在教师都是持证上岗,认定教师资格必须经过考核,心理学、教育学过关后,还要试讲面试。可以说现在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专业素质都十分了得。然而,时间才是正确衡量教师水平的试金石。
学校应该是一片净土,教师要耐得住外来腐朽事物的侵蚀。假如一名教师沾染其他不健康的东西,就不可能站稳讲台。即使能在讲台站着,也必然是另有所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八四年,校长召集所有教师要填社会扫盲表,涉及到十六周到六十周所有社会人群,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
所有教师利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集体“扫盲”,三十五周以上的男女老少一律是小学毕业,十六周至三十四周的全体民众统一中学毕业,甚至连聋哑、痴呆也进入了扫盲范围。结果呢?凭着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夜教校长一夜成为了全国劳模,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特殊荣誉证书。走运啊,不骗则已,一骗惊人!当教师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无不对此嗤之以鼻。实际情况是:张庄的一名退休老教师,以学校为阵地,趁夜给热爱文字的群众上课,一坚持就是五年。事迹很感人,却被他人摘了果实。
八七年,天津知青蒋淑琴老师,凭自己精湛的讲课技艺和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称号,并得到了800元的奖金。蒋老师没有把奖金揣在兜里,一部分资助了困难学生,一部分请整个乡的全体教师吃了一顿饭。那顿饭很简单,干粉肉菜大馒头,但是十分暖心。一则是蒋老师没有忘记她成功的背后有许多教师的托举,二是蒋老师用这顿实实成成的家常饭告诉我们,干工作就要脚踏实地。蒋老师后来调到了自己的家乡天津市工作,92年她的丈夫张跃凯老师也回到了天津任教。蒋老师,您还好吗?您是我的榜样!
王金平和我同岁,而且是师范学校的同学。她结婚的时候连一节课也没耽误,只利用课间的功夫,拜了一个天地。后来我问她,你结婚连顿大席也没做,不觉着亏吗?她憨憨地一笑,说这只是一种感觉,自己为热爱的事付出,心里就痛快。王金平退休五年了,她的丈夫身家过亿,她完全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但她始终离不开这片热土,时不时就到学校走走,她是几天看不见学生心里就痒痒。你说,这样的老师能教不出好学生么?
人啊,如果按道德范畴来分,就好坏两种。教师也是人,教师的确有中性的。这就让这个划分变得有些复杂。但是,无论多复杂,好教师永远受别人的尊敬!
前一篇:讲台上的那些事(之六)
后一篇:2023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