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
(2022-09-26 14:10:37)
标签:
小说 |
分类: 短篇小说 |
春生(小小说)
王文跃
春生有一把好手艺,他做的红酱色正,味香,口感好。龙河村的妇女们都跟他学这一招,可即使是手把手传授,还是找不到春生做的滋味。她们就把豆子装到坛子里送到春生家,让春生代劳。好家伙,从开春到秋末春生家的院子里满是坛坛罐罐。
十年前,大成嫂给春生提醒,让他把手艺换成钱。春生憨憨一笑,问“能行吗?”大成嫂嗔一声,说:“行不行,试试才知道,你一个老爷们家怎么连句硬话也不敢说!”
春生怯怯地望了媳妇一眼,试探着说:“那就试试。”媳妇早就烦透了这一院子瓦缸,常年费功夫不算,就柴禾、盐料得搭进多少?媳妇把脸一拉,回答:“这是你的事,反正天天下了班也是忙活这玩意——”大成嫂咯咯一笑接茬:“为什么不搂草打兔子呢?”
蔫吧人有犟主意。第二天是龙湾大集,春生把自己家已经开坛的红酱驮到了集市上,找了一个旮旯做贼一样打开了酱坛。一股芳香立刻氤氲在春风里,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特殊的酱香立马吸引了许多老妪少妇争相购买,就这样不消一个时辰,整整一坛酱销售一空。
回到家里春生一边一股脑把钱掏给媳妇,一边喃喃着说:“还真行,我没想到娘传给我的这点手艺还真能卖钱。”媳妇仔细地整理着团成球的票子,笑眯眯地应道:“知儿莫如娘,她老人家怕面团一样的儿子被人小瞧,才手把手交给了你这一出。要么,她怎么不教给我呢?”
从此,白天春生到大成哥厂子里上班,晚上煮豆做酱,逢五排十赶集兜售,一年下来光卖酱赚的钱也有四五万。
一天大成嫂又来串门,看见满院子坛坛罐罐已经换成了大缸,便说:“我的注意不错吧?这都是我跟着你大成哥满世界跑得来的经验……”说着她从挎包里拿出手机,随手一划,打开一个界面递给春生两口子瞧:“这都是网上销售的,依我看春生做的酱还有销路,你们啊——会发财的!”
这句话喜得春生媳妇半晌笑不拢嘴,她颠颠地跑出去,用塑料袋给大成嫂装了满满一袋子上好的红酱,边往她的手里塞,边笑呵呵地说:“嫂子,你是知道我家春生的,碌碡压不出个屁来,能不能让大成哥给我们帮下忙……”
大成嫂是个爽快人, 大成哥更是热心肠,不仅帮着春生办了酱厂、注册了商标、还带着他到城里找了销路。春生从此不但是老板、技师、销售,还是个商标。
春生红酱做的风生水起,销路第年上升,媳妇再看春生满脸都是笑意,春生没有时间给乡亲们做酱了,媳妇就把一瓶瓶红酱挨门送入。
突然有一天,工商部门来人了,不由分说就把工厂封了,春生没有主意,急忙打电话给大成嫂公母俩,然而他们来了也无济于事,因为有厂家告发:“春生红酱盗用了配方。”
盗用!春生哭笑不得。
他用平生积攒的话为自己辩解:“春生红酱,用的是小龙河水浇灌长出的豆子来煮,靠豆秸来加温,春天把豆饼放在小龙河苇编的席子上发酵;春秋用小龙河的荷叶遮盖发酵;酵香四溢时,要在子时用小龙河边的甜水井里的水沤缸,等到日上三竿,要用小龙河里的黄泥封缸……”
春生动情地说着,眼前呈现的是白发飘飘的母亲,她把一粒一粒精心捡好的黄豆倒入儿子挑来的甜水中,浸一个时辰后,再放入锅中用豆秸熬煮,她慢慢加火,也慢慢嘱咐儿子:“酱的口味来自火候,棒子秸秆忒软,催不动豆子,木柴忒硬容易爆锅,这一软一硬要用心感受……”母亲说着,用慈祥的眼睛打量着儿子,仿佛也在给儿子加温。“佐料嘛——”母亲笑笑,然后指着小龙河说:“它是一宝,你要得到它的营养,准会把一坛酱做好!”
春生的确得到了小龙河的滋养,活了四十多年依然清纯透明。他半生不认识这个“盗”字,如今却因为它而愁苦,不能开门做工春生比害了一场病还难受,他知道红酱发酵必须随时关注温度。就在春生一筹莫展时,大成嫂满面春风走来,进门就伸出两个指头说:“办好了,办好了,赶紧去看看你的酱吧。”
春生把眼睛瞪得像豆包,问:“谁办的?怎么办的?”
媳妇先冲大成嫂点点头,又嗔怪地望了春生一眼,说:“你别操心这事了,赶紧去开门干活吧!”
春生风也似的来到酱场,用手触摸的一遍酱缸,一切尚好,禁不住自言自语道:“这火候拿捏的,真巧!这个‘盗’字就这么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