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勇气的文字

(2020-03-21 14:02:59)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没有勇气的文字(散文)

王文跃


    关于写一篇怀念我中学班主任刘银甲老师的文章,我已经准备了好几次,但每次都不能完稿,原因是我的文字过于苍白,不能表现他的睿智与沉稳,不能传达他的教育思想与敬业精神。
    这一次也是一样,我只勾勒,不施任何色彩,力求与刘老师永远穿的那身灰色中山装贴近。
    他是一位高老头,浓黑的眉毛长的不可比拟,似卧生的丛林紧紧拢住那两汪明澈的潭水。他可是唯一自己担水的住校老师,而且他担水的样子很优雅,脚步从容轻盈,双手别在前胸,两只水桶随着忽悠悠的扁担颤颤微微。学校里的所有同学都怕这个在炉灰堆里捡没烧透的煤球来取暖的高个子老师。
    为什么怕他?他从不凶人,即使犯了错误也只是把你叫到身边娓娓道来。不怒自威,今天想来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优势,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相得益彰。
     我有幸能聆听他的教诲,准确的说这是生命的教育,因为它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和教育思想之中。即使到现在每个受过他的教育或接受过他的辅导的人,无不钦佩他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
  “这是你独立完成的作文?”刘老师一边用一瓷缸热水熏着他的大腿的伤疤(参加抗战,留下的枪伤)一边和蔼的问我。我使劲点点头。“不错!我改了两个地方,你再抄写一遍,把它登在墙报上……”这是我的作文第一次要被大众化,当时我又胆怯又兴奋。兴奋出于自然,胆怯是因为爷爷被日寇打死的事是父亲的伤痛、怕再提起让他伤心。刘老师洞察了我的思想,他偏起头笑着对我说:“小男子汉,应该无所畏惧!“这是与刘老师第一次单独对话,他的鼓励也让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已记不起作文的名字,好像是与家史有关。那时候时兴这样的文章。后来和刘老师的接触多了,我的胆子也大了,“我的文章好在哪里。”我问。刘老师笑笑,回答:“文章没有形式化……”
     除了捡煤球,刘老师上课也是用其他老师剩下的粉笔头,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板书的规范飘逸,现在学校的旧桌椅上还保留着他毛笔字——“军庄学校”,字迹行云流水、入木三分。
     八三年,我任职教师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办公室内依然张贴着刘老师亲手绘制的那张《中国行政图》,其逼真程度丝毫不亚于出版社的版图,这是刘老师教我们地理课时在油灯下完成的杰作。后来,我的同事好奇,放大真图比较,刘老师的制作竟毫厘不差,我们同说:“他心里装着整个中国!”
    如果按照现在的话讲,刘老师绝对是个潮老头:他有一块精致的怀表;他的三接头皮鞋擦得总是锃亮;他敢在乡村的土路上玩骑车大撒把;他五十多岁的年纪在篮球场上一点也不输年轻人……
     初二下半年,因为推荐升学的缘故(我和姐姐同级),我被迫留级,刘老师亲自搬着凳子把我送到了另一间教室,也就在这个冬天,他办了退休手续……
      我极其想念他,可也极其没有勇气面对他,总是用各种途径打听他的消息,知道他晚年尚好,我便心中安稳。1996年我去市里办事,街上走着,一辆旅游大巴车在身边驶过,我不经意地一瞥,却发现刘老师坐在其中,我的心怦然而动,大呼老师……
   刘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了,我连一篇怀念的文章都写不好,真是无能直至!想来,还是刘老师的境界太高了,根本用平常的文字无法表达!

注:刘银甲老师南开毕业,曾任河间第一中学教导主任,1970年到我村教学,一共送走了三届学生,届届都有高材生,他的教育思想也成为农村教育的传家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归零
后一篇:老杨夫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