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与马书梅
(2019-08-04 17:28:57)
标签:
娱乐 |
分类: 娱乐 |
冯国璋与马书梅
王文跃
冯国璋字华甫,1859年生,直隶河间府西诗经村人。其祖父冯丕振,家境富裕,有地300亩;其父冯春棠,因科举落榜而精神失常,又逢天灾不断,冯家家道中落。冯国璋有弟兄四个,他最小。幼年的冯国璋在家读私塾,光绪三年(1876年)结业;光绪七年(1881年),到保定莲池书院读书,两年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然而,冯国璋心存高远,不甘沦落。光绪十年(1884年),他偷偷离家,只身去大沽口投奔军。故事就发生在投军的路上。
且说冯国璋偷偷溜出家门,一路向北而行,饥餐露宿到达军庄境内。由于出门匆忙、也因家境困窘,他没有任何盘缠。时值初秋,秋老虎张牙舞爪,已是饥肠辘辘。困乏难当的他竟做起来苟且之事,趁人不备,拨开山药(红薯)秧,抠将两块山药狂嚼起来。这一幕恰被遛鸟的马书梅撞见。马书梅乃军庄大户、广施善交之人。见一书生模样的人,一路踉跄而来,又以生食充饥,不仅心中疑虑。趋步向前欲问究竟,冯国璋听到脚步,惶恐不堪,忙忙住了咀嚼,深施一礼,道:“学生辱了纲常,实属无奈,等学生发迹之后,定不忘老伯宽恕之礼!”
一席话让马书梅心生怜悯,仔细打量,此生眉宇间透着刚毅。便仔细问之其故,冯国璋句句实言、一字不瞒。马书梅更恻隐惆怅,立即唤此生回家,梳洗更衣,钱粮相送。冯国璋感激不已,深深一拜,言道:“困顿之人,犹如笼鸟驽马,今前辈不嫌,学生当感激涕零,何况赠予钱资,助鸟高飞。若前辈不耻学生愚钝,愿拜前辈为父!”说吧,跪倒,以头杵地。马书梅好不欢喜,引来家人相见,遂以亲子相待。
留五日,因冯国璋心存远方而惜别。分手时,冯国璋言道:“恩父静等,孩儿报恩有日。”别后,书信常来往。可是马书梅除了勉励,一无所求。
转眼到了民国,马书梅也到了古稀之年。然老当益壮的马书梅玩起了戏班。一年到京城演出,一些地痞混混为抽资搅场,无奈之下,马书梅派人叩响了冯府大门、呈上信笺。冯国璋见信如见人,立即派人迎请马书梅,哪知马书梅写了书信,留下戏班,自己早已回家。
这件事让冯国璋更加感动,于是在五官淀置地1000亩,供马家享用,怎知,马书梅是济世救难的君子,拒绝了冯国璋。但是这段故事却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