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百一千

(2016-09-21 06:13:06)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十百一千(散文)

王文跃

       从开博到现在将近六年;从第一篇博文《啃足球》,到现在这一则整整一千篇。一千篇,记载着我过往的岁月,一千篇详述了我情感的起伏。
      写这篇文章,不需要酝酿,一切自然流淌,像小龙河的水,像日出日落;用这个题目,想到的是集腋成裘、积土成丘。一千篇文字,假如字字千金,我便富有了,可惜,自己没有如此功力,瘦驴拉硬磨,不受鞭挞,便自娱自乐!
      一千篇——杂文、散文、诗歌、小说,兼有论文、转载,像家乡喜事的大锅熬,猪肉、白菜、粉条、豆腐混在一起用锅煮,爱吃,回回碗,不爱吃,澄点汤水喝。我很想让朋友们多来几碗,然而佐料不济,滋味有限,就像侄子所说:“老叔,你的生活范围,决定了你作品的厚度。”我赞同,要不,本以小说、散文见长的我,为什么凑了那么多诗歌。当然,写诗歌不是为滥竽充数,虽然,不够浪漫,缺少创意,没有深度,但也是自然流露。
       有朋友问过我,最喜欢自己的那一篇文章,我认真地想了想,小说当属《独凉西风》,散文应该是《舔犊之情》,诗歌自然是《常想老娘亲的那碗手擀面》,因为这几篇文章都以自己生活为主线、以情感为中心轴、尽情宣泄,丝毫没有雕刻之痕。我清楚,一片好的作品应该有筋骨、有血肉,但我写作偏偏喜欢个性发展,要么注重情节,要么,偏向人物,一旦,一切丰满了,反倒感觉没有特色。《独凉西风》中的我,恰恰是一个筋骨人物;而写亲情的文章定侧重血肉相连。
      四年前,河北省散文家协会寄来信函,邀请我加入散文协会,这该是荣誉,可我享受不了,因为我还要工作,且担负的是基础教育,无暇打理更多的事情与应酬,所以,在我博客的主页赫然写道:本人无宗无派。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小说《月儿》获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和《潺潺的小龙河》的成功,还是被中国小说家协会加入当代小说家大辞典,诚惶诚恐啊!小说家?我不禁暗笑,因为自己感到,本人并非什么家,充其量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大概是自己写作几年对神经最有刺激的两件事。
       六虚岁的孙子上幼儿中班了,今天发了新书,除了儿童启蒙,还有一本国学教育《弟子规》,显然,从教育的观点,孩子应该梳理恰当的思维了;六年,假如是一棵树木,正是摇着树冠繁茂生长的时候,年轮会逐渐疏散,身躯更加挺拔,这是成长的痕迹。我的痕迹呢?书无一卷,案无篇章,只有网络游丝。我没有用文字荫泽后世的欲望,只希望后代能从自己的故事中得到启迪,所以,文字从善,写好人,写好事,德字为先。想到此,也禁不住“头涔涔、泪潸潸了。”记得,写博开始,以游乐为主,完成《燕雀之争》和《鸡的故事》后,半山鸿泉老师给我发纸条,告诉我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中,灯拨芯盏,茅塞顿开,从此,我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然而,没有物资诱惑的道路十分干涩,且自己又不善于攻关利用,这时候,朋友的鼓励就是最大的支持。北京青春葛老头——一位不曾谋面的同姓大哥,用火热的胸怀给我牵线文学朋友,让我的文字驻足上海文学馆和香港文学刊物,使我的文字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种帮助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但青春大哥坦然告诉我一切因为对文字的敬畏。这是怎样的襟怀?还有孙柏昌兄,一个在翻译领域和创作领域双丰收的理性作家,论资历我应该称之为老师,但我感觉老师需要仰望,可柏昌兄流畅清新的文字恰似邻居大哥娓娓道来,我喜欢柏昌兄的文字,喜欢他惜字如金、以小见大的风格;喜欢他生活见故事、故事寓情理的创作理念,与之结缘,并非咱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我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他的足印,有什么比朋友的热情鼓励更激动的呢?还有青泉兄、璞山大姐……然而,我有失朋友的期待与支持,作品只是数量的跌跤,却没有相应的高度和内涵。
      昨天的语文课上,学了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秋。词中的秋色由萧瑟寂寥到清丽鲜艳,让我看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我的秋不寂寥,因为有朋友和文字,然而,我的秋不够绚丽,一千篇文章,色彩不够斑斓,更何况我的《青豆》还没有开花、《清婉莲花》小荷刚露、《快乐的羞涩》笑靥未绽……一万篇可以吗?当然希望!
      家乡的秋渐浓了,姹紫嫣红的季节已经属于昨天,可是,金色的十月才香飘万里。家乡当然一千篇写不尽,朋友,更点掌声,我要向一万篇进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