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
(2014-03-26 20:35: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一指禅(杂文)
王文跃
海灯法师一名颇有争议的僧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炒得沸沸扬扬,褒奖中掺杂微词,其焦点是海灯法师的传世绝技一指禅。我认为一位曾就读于四川文学院、四川警监学校的学生,毅然出家皈依佛祖这就是传奇;默默沉寂几十载、八十高龄的他无需炒作。证明一指禅是真功夫的唯一办法就是实际表演,怎奈,虽然矍铄但毕竟耄耋之年的海灯法师无法回归青春年少,于是一指禅就成了一个谜,海灯法师也在迷中圆寂升天了。
最近,我也练一指禅。我练这门功夫全是让两个孙子逼的。大孙子刚两周出头,小东西不足四月,这两个宝贝指使的一家人团团转——顾此失彼,我很想熊掌和鱼兼得,便左手抱孩子右手敲键盘,上演一指禅的功夫。刚开始一分钟只能输入七八个字,现在,熟练了能达到十几个字。最近,我的许多文章都是在这种功夫下完成的。
习惯了两只手输入文字,冷不丁地用一只手操作还真十分别扭。看来一门技巧、功夫达到久练久熟的程度并非易事,这大概也是把职业专长的人称为巨匠的原因。
不怕万事会,只怕一招鲜。过去农村人种植农作物完全为了糊口,自给自足,于是粮囤里盛得是五谷杂粮。绿豆是生长期较短的作物,用绿豆磨成的面叫杂面。杂面的吃法有多种,形如摊煎饼,乱疙瘩汤,煮杂面汤等。疙瘩汤最好做,把杂面调成糊状,均匀地倒在滚开的锅里即可。摊煎饼和擀杂面条可是技术活,特别是擀杂面条,不是灶台上的高手可做不就,因为杂面具有生孓和黏糊的双重性。有一位乡邻大婶拙的纫针都不知道纫那头,可擀杂面汤堪称一绝——薄如纸张、细如发丝,就凭这一手,生产队时总被分配她给农田里的社员们做饭,这可是挤都挤不上的好差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三百六十行状元辈出。前不久看过一期《中国出彩人》,一个玩溜溜球的小伙子把手中的玩物耍得出神入化。想必节目一经播出小伙子也会名声大噪,看来即使玩也要玩到极致,这才能鹤立鸡群,受到推崇。
咱不会玩,更没其他专长,只能依赖文字挣面子,年轻的时候,领导推荐到局里去打擂台,无奈,软豆腐提不到桌面,好像一辈子的话只能讲给学生听,有了旁人便不再有行云流水的时态,文字只能通过考试的形式才赚回些颜面;上了几岁年纪,又“老夫聊发少年狂”,玩起了文字游戏,而且越陷越深,甚至抱着孙子用一指禅也要写点东西——癫狂痴翁!
我的一指禅可比不得海灯法师一指禅,老法师那是经过锤炼的真功夫,我的这一招是笨鸭子上树——撵得。没办法,日子要过,孙子要抱,文字还不想丢。假如朋友们在文字中嗅到一些杂味,那准是小东西又把尿刺到了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