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2013-11-29 18:22:25)
标签:
散文杂谈 |
分类: 散文 |
憧憬(散文)
王文跃
曾经枝桠待春深,青莲夏月飘芳芬,秋来晨露润书卷,三千文章墨香珍。
喜欢读书,喜欢被文字熏染的春花秋月,随故事潸然落泪,凭人物浩荡胸怀。少时,不解春秋,看的是热闹;春季,血脉奔涌,理的是情思;随着斗转星移,再打开书卷,咀嚼的是滋味。
书中滋味万千,每一位人物都在诗卷中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没有李煜的多愁善感就没有“问君哪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凄婉;没有曹操的英雄盖世,就没有东临碣石观沧海的豪放;没有李清照的细腻,就没有“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苦。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是千古伤情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把一代才子对亡妻的彻骨怀念悲然纸上,深沉的记忆、真挚的情怀完美了诗人形象。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陆游的《钗头凤》,连续重叠词的使用,既表达了诗人一腔愁绪、锦书难托的复杂心情,也表达对棒打鸳鸯的愤懑和无奈,缠绵的长短句很难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襟怀合在一起,这正是诗人魅力,诗篇和人格同耀千古。
书中云涌气象,每一个故事都澎人心扉。孔雀东南飞让人柔肠百转;三国、水浒——弥漫的烽火遮不住侠肝义胆。桃园结义演绎的不仅是一段赤诚衷心的故事,更多透视着华夏文明的光辉;大观园里的芸芸众生,无不经历悲喜,用沉浮奢华、警示人生。历史在滚滚的洪流中已汇入大海,无论怎样都是后人的一景。老舍的《骆驼祥子》把这一景拉近了;沈从文的《边城》让景色更美了。古华的《芙蓉镇》改变了人的思维;张贤亮用《灵与肉》进行了灵魂启迪……故事在人物中发展,人物在故事中诞生。黛玉投不出百宝箱,金玉奴打不着西门庆,只有许茂才能想到高加林,只有穆斯林的新月才能照亮觉慧的人生。
面对故事中的人物,我有过我无数的憧憬,希望有一群人在我的故事中也能栩栩如生。用文字砌成自己庄园,用故事搭就消夏的凉棚,与朋友徜徉庄园,在凉棚下浅酌半生清酿——浪漫且热情飞扬。如今,春的绿色已经遥远,夏的芬芳也凋谢成泥,唯有秋在渐渐萧瑟中保持着不屈的性格,在秋季把憧憬变为现实,何尝不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