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德义于胸
德义于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632
  • 关注人气:1,0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沧桑中伤逝的生灵

(2012-06-20 20:23:34)
标签:

散文

分类: 散文

在沧桑中伤逝的生灵(散文)

王文跃

感谢品红苑圈圈主一品红朋友的力荐,感谢朋友们的光临!

博友秋时兄《凌波微步》中的小生灵,学名水黾

 

    顶着炎炎烈日,给干的冒了烟土地灌溉,好趁着农时把玉米种下。

    有几时不见丁点雨丝了,真忘了,干涸的心底是无法记忆的。不要笑话我,民以食为天,无雨的天空无法欢喜农翁的心壤。

    一连八九个小时在裸露的大地上被毒日蒸馏,累啊,但看着土地一点点湿润起来,立刻感觉到新绿就在眼前,有什么能比绿色田野更吸引庄稼人的心嗷?

    浇完地,我回到家,顾不得一身疲惫,打开电脑急切地查询天气情况,顺便到自己的自留地溜一圈。一方不大的园子里深深浅浅地留有朋友们的脚印。循着印记来到秋时兄的博园,看看这位写实雅客是否又育得花开十分,朋友不悖所望,一篇《凌波微步》吸引了我的眼球,抨击了我的胸怀,勾起了我的无限遐思。

    朋友文章中的小生灵,曾是我童年的伙伴,水中嬉戏一定要挑逗于它,秋时兄称之为“水喝喝儿”,我们则称它“打香油的”,因为它不仅轻功于水面,像是一滴水面的油花,更因为捧在手心留有淡香。然而这可爱的小生灵有近二十年不见了,为什么?池塘干涸,河流干涸,让这小家伙失去了家园。

    有人问:“水到哪去了?”我也常常纳闷。想当年到这个季节,大河满,小河流,星期天背着筐儿去打野菜,背回家的不仅是水灵灵的野菜,还有在河沟里摸的鱼虾,说不清在哪一年,河床被袒露,对着蓝天痛苦且狰狞地咧开了嘴,从此,河中清波连同“打香油的”生灵在悲哀中离去。

    在悲哀中离去的不只是水族生灵,还有平原中的许多可爱的生物。平原蜥蜴,是一种温顺的小爬行动物,通体乳白,貌似壁虎。这种小动物从惊蛰开始就乖巧地在广袤大地上爬行接受人们的抚爱,一直到北风瑟瑟才躲进洞穴休眠。童年时,每逢到田野里割草打菜,都要挤出一点时间用小镰刀在地上挖一个陡峭的小坑,捉一只小蜥蜴放在里面,权当饲养一头小猪,并且小伙伴们还比赛谁的蜥蜴养的时间长,谁捉的蜥蜴更肥大,用现在的观点看那绝对是饲养宠物。小蜥蜴,平添了许多乐趣,给苍白的童年生活涂抹了一层亮色。然而,这遍地都有的平原精灵也不知道逃逸何处?但愿不是童年的游戏伤害了他,但愿它是嗅着一丝水腥味乔迁他乡!

    呱呱鸡,我实在叫不出它的学名,这种把家搭建在芦苇杆上的小鸟,以它的叫声而命名。假如评选建筑大师,这种小鸟肯定名列三甲。小家伙没进过学堂,但懂得三角形稳定原理,它用马尾、麻棕精心编织、温暖的巢穴就固定在了三根结实的芦苇上。呱呱的叫声不是炫耀自己的杰作,就是得意生活的安逸。循着叫声钻进芦苇荡,很想捉一只幼鸟,但捉幼鸟就要破坏鸟的家园。我们不忍,往往是仰着头盯了许久,然后抹着一脸汗水钻出苇场……芦苇荡不存在了,安有呱呱鸡的栖身之所,可怜的是:如今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它美妙的叫声了。

   “涝吃鱼,旱吃面,不涝不旱白米干饭。”这是老人们总结的我们这一带的生活状况,可见自然丰饶,可见生活富足。然而这一切都成为了传说,我童年时代所享受的大自然的美好,现在的儿童听起来如同神话。鹌鹑飞了,野鸭游走了,光溜溜的水獭不见了……唯有白花花的土地日夜喊着口渴,庄稼人喜欢土地啊,竭尽全力取地下水为土地解渴,于是,机井越钻越深,提水机械越来越先进,然而,人们忽视了自然与生存的关系,无节制地狂取地下之水,不仅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更造成冀中平原成为一个偌大的漏斗。现在冀中平原的局部地下水位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七八米下降到四五十米。岌岌可危,再这样只图眼前利益,失去的不只是人类的朋友,还有子孙后代的幸福。大地沙漠化不是危言耸听!

   可悲的是,明白这样的道理,却不能左右自己,更不用说左右大众。在经济时代生存,不奋斗就要现眼,不随潮流就没饭吃。于是一边抽水灌溉农田,一边祈祷上苍,普降甘霖,还农民一个轻松,还大地一个葱郁,还失去的生灵一个自由的躯体,还孩子们陶醉于自然的快乐。

   Ade,我心中的生灵,Ade,我曾经的快乐家园。 

 

 

新浪旅游配图:美丽的飞鸟 摄影:乘风

图片与文章无关,装饰而已。可惜找不到相应的图片,请朋友们原谅!

注:对不起各位朋友,由于冀中旱情蔓延,忙于抗旱,朋友的评论不能回复,请朋友们海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豆
后一篇:土地不会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