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笑话——老人的世界
耀文
生活在上世纪的老人,历经了历史的沧桑变化,社会对他们来说很是模糊,生活对他们而言真切而实在。如今,闭上眼睛,便可影象出她们那蹑趄的小脚;毛蓝色的大襟褂;满是油渍的毡帽;在后背甩来晃去的搭补…… 这些老人他们也曾年轻过,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美丽和梦想。然而,时代的发展让他们脚步慌乱,甚至被时代所滞留。但老人们留给我们的朴实、厚道、节俭、孝顺、勤劳、忠诚是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如今这些老人已驾鹤西游,可他们故事还温暖着我们。今天选择几则,以表怀念。
http://pic1a.nipic.com/2008-10-14/20081014183339862_2.jpg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报纸广播大力宣传,一时间尼克松的名字国人尽知。一天,一位同族的老奶奶来找我父亲办事,父亲不在家,于是坐在炕上与我母亲闲聊。这位七十几岁的老人,有个口头语,每句话的开头加“哈似”二字。我感到很有意思,就竖起耳朵,认真听她与我母亲的对话,特别是听到尼克松访华的那几句话,可把我乐坏了。“(哈似)粉她娘,(哈似)你听说没有?(哈似)美国来了一棵葱,(哈似)还带来一头蒜。”我惊叹,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谈国家;也讲政治。虽然他们的表述不够准确,但验证了一个事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人故去三十年有余,但她那一棵葱的故事还流传着。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vbxKkIT-zDjotSOlFZJUpvoJvdWD1UcHPTMUoiQtLlaTDS92a
小时候,西红柿是个新鲜玩意,就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一听到“西红柿”也不知为何物。一年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街上做游戏,临街的门槛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坐在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卖西红柿来——”远处传来吆喝声,老奶奶没听清,问我们:“买什么来着?”
“西红柿”
老奶奶摇摇头,叹口气:“还是新社会,还有卖没(地)事的。”
老人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老人也想接受新鲜事物,但新事物又让他们倍感困惑。
http://www.ybnews.cn/xnc/UploadFiles_9369/200701/20070130143932842.jpg
70年,告别了煤油灯,家家户户用上起了电灯。刚用上电灯,那种兴奋,那种敞亮无法形容。当然,由于刚接触这洋玩意,就有些故事发生。
一天生产队部的灯泡憋了。看队部的两个老人争着去换灯泡,都说自己懂得些用电常识,最后六十八岁的刘大伯没有争过六十九岁的高大爷。高大爷顺了条板凳,颤颤巍巍地站了上去,拧下坏灯泡,把新灯泡安了上去,刚拧两扣,电灯突然亮了。高大爷一把拽断灯线浑身颤抖地对刘大伯说:“爷们,今天是我帅脆,换了你,非出人命不可!”
老人安然,使这个笑话听起来很轻松。我相信,这两位老人不是在逞个人之勇,而是把他人安慰,放在了前边。善良的农村老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笑话,还有思索。
http://www.xuyi.gov.cn/upload/2008_09/08092414051999.jpg
老人,社会的一个特殊层面,他们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可爱之处。今天之所以写关于老人的故事,就是想唤起对老年人的关注。尊敬他们,孝顺他们,帮助他们。
人啊,都将会老!
注:粉,大姐的小名。
一棵葱,老人把尼克松误认为是一棵葱。
帅脆,方言,即做事利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