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跬步北马

(2022-11-13 21:26:44)
标签:

马拉松

北马

分类: 年老智残

跬步北马

 

20221106日。

 

清晨五点,闹钟响了。

十分钟前,我就醒了,因为前一天晚上九点多的时候通知全员核酸,第一时间查看小区微信群,没有封门的消息,放下心来。不到十点就睡了,休息得很好。

按照计划,起床,做早餐,吃早餐。早餐像往常一样,有粥、面包和咸鸭蛋,全自制。根据别人的经验和推荐,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所以有粥和面包,考虑到长跑中出汗导致的盐流失,咸鸭蛋是很好的佐餐。没有像往常一样吃水果,否则太饱了。

大约五点四十分,吃完早餐,开始穿着。前一天晚上,已经把所有要穿戴的都准备好了。北马的短袖T恤,上面别好了我的参赛码E9353,袜子、裤子、速干衣、运动胸衣、北马围脖,以及跑步之前的薄棉衣,天气预报说早晨的温度在一度左右。在裤兜里塞了组委会发的盐丸,以及备用的袜子和内裤,拍定妆照。

 

一切准备停当,五点五十分。本来计划六点西门开的时候打车去地铁站的,老公说:这么早不好打车吧?哈哈,明明是想开车送我,何必说得这么含蓄呢?于是,老公开车送到积水潭地铁站,一下车就看见一个小伙子背着北马的包,也在往地铁走。进到月台,看到北马的包无处不在,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同一个地点:前门。

有个老头儿东张西望,然后问我:参加北马是坐这个方向的车吗?我说:是的,往西直门方向。老头儿踏实了,开聊,各种打探,发现他刚好比我大一轮,在北京带外孙子,也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两个人感慨参赛的不易。北马是中国马拉松的一面旗帜,往常的中签率很低,今年因为疫情,报名资格需有北京常住人口,卡掉很多向往北马的人,否则,像我这样的人,也轮不上。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凡事都有其两面性。

沿途上来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北马的参赛者。地铁到了和平门站,有些人下车了,从这里走路到前门,作为热身。广播里面说:参加北马的旅客,请从前门站下车,B口或C口出站。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赛事,体会到其重要性,连广播都有专门的细节播报,顿感档次提升。

 

大约六点三十分,从前门站下车。从B口出来,人头攒动,倒是不用担心找不着地儿了,随大流往前就好。又有跑友加进来聊天,大家都很兴奋,聊着各自跑步的经历,以及北马能如期举办的幸运,毕竟很多赛事都取消或者改为线上了,何况昨天晚上我都还在担心自己能否出小区门?现如今,终于没有了任何障碍,剩下的只是努力奔跑。

不知道拐了几个弯儿掉了几个头,七点左右,来到入口处,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刷脸验身份,然后去存衣。这时候的人员更加密集了,字面意义的摩肩接踵,刚好前几天发生了韩国梨泰院的踩踏事件,不免闪过一丝担忧,不过,想到咱们对安保的高度重视,也就释然了,只是随着人流顺序向前。存衣处并不是我以为的一个个箱子,而是一辆辆大卡车,每个卡车都有一个号码范围。想到北马是一个单向行程,起点在天安门终点在奥林匹克公园,也就能理解了,这些卡车要把存衣包运送到终点处。想起我之前参加的小型半马,都是一个公园里面环线跑,衣服就扔在一起堆成一个个小山丘,就莞尔了。

存好衣服,继续随着人流前去检录。不知道是因为人多的缘故,还是气温确实没有预报的那么低,没有了棉衣也并没有觉得寒冷,天空是阴的,很适合跑步。检录很慢,等我检录结束,都七点二十分了,离鸣枪只剩十分钟,而热身还没有做,厕所还没有上。如厕的人排长队,我跟很多人一起边排队边做简单的热身。还没轮到如厕,领导就已经开始讲话了,等我出来,正好鸣枪开跑。想起来听到别人介绍跑马经验的时候,说:一定要赶头一班地铁。我原来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出门的时间确实还可以早一点,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的赛事,不知道从地铁出来到完成所有赛前事务能花掉将近一个小时,感觉自己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开了眼界。

 

七点三十分,开跑。我在E区,排在队伍的后面,而且很多人照相,开始跑得很慢。我倒是不着急,正好热身,42公里的距离,也不在这一时半刻的。来到天安门前,间距拉开了,不少人在天安门前留影,我也停下了,这是我的愿望之一。平时,天安门前人山人海,想拍一张纯粹的城楼照太难了,如今,长安街为我们清空,多么自豪!实际上,促使我报名北马的正是这条无比光荣的路线,天安门、长安街、昆玉河。。。还有很多有名的都市马拉松,比如罗马马拉松,都会跑过那个城市最骄傲的景点,也是我的向往。

 

随后,开启我的第一个目标,半马。根据计划,将配速定在八分以内,小步幅慢慢跑,看上去不错,前面两公里都是七分五十秒左右。等我看心率的时候,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儿了,居然飙到了170,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按我的年龄,心率不应该超过165,平时跑步很少超过160,而且,我计划中的心率不要超过150,否则就会太累跑不长。我心里有点慌了,速度不高,心率却上来了,后面怎么办?这么高的心率是不可能长时间跑的。我稍微降低一点速度,只是当时的速度也没有很多的下降空间了,进行深呼吸,时刻关注心率,终于看到慢慢下来了,先是160多点,后来到了150多一点,再后来就到了我的目标心率,140多,才放下心来,匀速跑。

说起来,关注心率是跟随马协跑步之后才有的意识。我从2015年开始跑步,有三年的时间都是一次只跑两公里,就是操场上的五个圈儿。直到2019年,偶尔尝试跑十个圈儿,也就是四公里,终于有了一点突破。那时候,觉得能跑十个圈儿就很了不起啦,虽然现在回头看就觉得进步太慢了。跑了一段时间之后,2020年秋天参加了第一个半马,那年冬天参加了第二个半马。不过,一直都是自己跑,纯粹靠体力。今年春天,看到马协新人营的报名通知,而且是免费的,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第一堂课上,我学到了三点知识:第一,抬头挺胸地跑,不要给颈椎压力,第二,小步幅跑,第三,控制心率在120-140。虽然对于教练来说,这些只是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菜鸟来说,就是专业知识,受益匪浅。我开始努力按教练说的做,步幅小了,步频就随着上去了,一般都在180以上,有进步。心率一直不低,很容易上140,但我逐渐注意不要上150了,杜绝呼哧带喘的跑。慢慢地,十公里能比较轻松地跑下来了。

心率下来后,就按原定的节奏跑,控制在八分钟以内,大部分时候都在七分五十秒以内。这时候,有心情看看周围了,不少人在路边加油,有人点名给我加油,说:老太太真棒!听了这话,我是喜忧参半啊,既感谢他们的支持,又感慨把我看老了,虽然白头发有点多,我也才五十五岁嘛,按联合国的定义,应该算在青年人队伍里。嘿嘿,我就笑笑,然后冲他们喊:我不是老太太!跑马拉松的老太太就不能算老太太。赛后得知有位86岁的老人参赛并完赛了,比起来,我就更不能算老太太了。一辆救护车一直在我前后逡巡,或许只是我自作多情吧?人家看护的是这个路段的所有参赛者。

 

不急不慢,看看昆玉河边的秋色,听听观众的加油和调侃,关注一下救护车的动静,偶尔跟跑友聊几句,大约两小时五十分后,来到了半马处,达成我的第一个目标。

半马是我之前跑过的最远的距离,就像前面提到的,都是2020年秋冬时节跑过的。后来跑步断断续续,因为跑多了的时候腿有点不舒服,休息了半年多,后来发现休息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就又重启了。今年春天加入马协的新人营之后,进入比较常规的跑步。尤其新人营结束后,又参与他们的奥森运动营,每周有两次去奥森跑步,高温的夏天是最难熬的,汗流如注,每次都要坚持才能完成,从一次五公里跑到了十公里。当时教练说:你们把夏天坚持下来,秋天就能飞了。我当时还不相信,秋天向我证明,这个季节确实比夏天对跑步者友好多了。进入九月份之后,基本上每次都能跑十公里,越来越轻松,尤其跑到五六公里之后,能体会到不使劲也能往前走的快感,虽然没有飞起来,但也不再疲惫不堪了。只是有一点,跑步最远的距离只有一次十二公里,是1031日,也就是北马那周的周一,测试自己的体力的时候跑的。正是这个秋天的感觉,让我以为,我能完成半马,也许努努力也能完成全马?恰巧今年北马没有半马的选项,天意成全了我的全马。

 

剩下的路程,每多跑一步,都是我自己的新纪录!

 

当然,纪录不是那么好破的。

速度有点慢下来了,之前一直控制在八分以内的速度在第24公里时突破了。我想,慢一点就慢一点吧,坚持跑就好。大约第25公里的时候,听到老公喊我。记得北马路线公布的时候,除了关注起点和终点外,就找了一下哪个地方离我们家最近,就是25公里处。后来,老公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在与赛道最近的观众位置上,一直陪着我到终点,偶尔喊我一声,拍个照,给我鼓劲:跑起来!36公里了,你能完赛!最后三公里!加油!可是,这个时候,我有点累了,回家来看老公拍的照片都是我疲惫不堪的样子。想着离终点还有十七八公里,心里有点忐忑了。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有个朋友在27.5公里的补给站,前一天在朋友圈跟她说“等我”的, 无论如何也要跑到她那个补给站。坚持着,运动手表上显示到了27.5公里,可是,路上的标志还没有到27公里,心里埋怨:这起跑的地方离计时点太远了,至少六百米。终于来到27.5公里的补给站,索性给自己放了个假,一步一步走过去,喝水喝饮料、吃香蕉,把一个长长的补给站线走完了,也没有看见朋友,他们都戴着口罩,人很多,就这样彼此错过了。我继续往前,路面都是黏糊的,很多饮料倒在地上了,后面的清洁卫生不容易啊。

补给站之后,继续跑,还是觉得腿沉,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跑到三十公里,这一次也达成了。接着定了下一个目标:33公里,因为有个同事之前跑了个33公里晒朋友圈,我要超过他,嘿嘿,小小的虚荣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成之后,又是一个放纵阶段,走几步。周围不少人在走,我也似乎在慢慢超过别人了,计划中的一直跑慢慢跑没能实现。我鼓励自己,大神能围着香山跑500公里,区区一个马拉松算什么?离人体极限还远着呢。北马之前的这一个星期里面,我看了不少与马拉松有关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女生写的,她跟我有很类似的地方,平时训练不多,我最近一年的跑量只有不到600公里,最远一次距离只有12公里,但是,爱运动,爬山不少。她说了一个原则:只要没受伤就不要放弃。大概因为我坚持以“小步幅低心率”为指导,直到30公里,我的脚没有起泡,腿没有抽筋,膝盖没有疼,也没有恶心,身体处于安全健康的状态,只是疲劳而已,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没有放弃的理由。不过,也在心里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如果出状况就放弃,毕竟是一介凡人。

 

跬步北马    跬步北马

(一年的跑步和走路记录)

 

此后,就在跑一大段走一小段之间交替进行。有饿的感觉了,遇到补给站就去拿东西吃和喝,吃到了蛋糕和香蕉,一直没有吃以前没有尝过的能量胶。周围的人似乎越来越多,貌似他们看上去走得比我还多,我的时间一直都在关门之前,这些都给了我信心,看起来完赛并非绝不可能。同时,我也发现,走路并不比跑步更轻松,走路慢,会产生不能按时完赛的焦虑,而且,可能由于跑步时间太长,身体的姿势已经习惯了跑步,走路需要不一样的姿势,不像平时那么轻松。

在度过30-37公里的艰难时段之后,反而跑的时间多了,速度大部分时候都在九分钟以内。虽然每一步都艰难,看手表的频率明显提升,原来都是一公里看一次速度和心率,那时候就是觉得跑了很久,一看表才200米,甚至不过几十米,欣慰的是,感觉速度很慢,等到一公里结束的时候一看,还是九分以内,算上去应该在六小时之内能完赛,相对六小时十五分的关门时间绰绰有余。说一个关于时间的乌龙吧。在看各个节点的关门时间时,我把关门时间看成了5小时55分,比赛结束后才整清楚,这个是40公里的关门时间,也可见我的粗心。好处是,逼着我尽力而为,在跑跑算算中,来到了终点,净计时成绩是5小时5332秒,卡着这个我误以为的关门成绩。如果我知道正确的关门成绩,估计也就是6小时15分完赛了。

 

跬步北马   跬步北马

Keep记录的配速和路线)

 

完赛之后的喜悦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发朋友圈,拍照留念,领取完赛物品,取存衣包,慢步到摆渡者站,打车回家,拉伸。

之后,才是回味,以及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动。

对我而言,半马之前靠实力,半马之后靠努力。很多时候都有可能放弃,放弃了也就放弃了,总能找到借口,但是,完成只有一个选项,就是坚持到终点。我很高兴没有放弃,这一个星期,又有马拉松赛事延期或者取消,机会不是总有的,所以,很庆幸自己没有辜负这次难得的北马中签机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无以至北马。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经历是终身难忘的,于我,北马就是。

 

几点经验(我也可以谈经验了,嘿嘿):

1.        充分的赛前准备。我的所有装备都是事先测试过的,任何一个小的不适在长距离的跑步当中都会被放大,成为致命的破坏因素。

2.        按自己的节奏跑,不要陷入抽筋恶心的地步,只有安全了才能完赛。

3.        只要没有受伤,就不要放弃,我完全是因为遵从了这个原则才完赛的。事实上,如果做到前面两点就不会受伤,马协教给我的就是安全跑,受益匪浅。

 

PS:北马之后的长跑,同样的速度,心率降到了130-140,比之前下降了大约10,是我梦寐以求的,意料之外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电大毕业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