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接上回书。
经过各种该有的不该有的挫折后,儿子4月3号傍晚终于取得了合法出入小区的出入证。4号那天,一早上四五点钟就让他爸送他去机场拍机了,下午说是没有什么好拍的了,回来,去医院看了一下爷爷。老爷爷看见孙子特别高兴,那是自然的。5号上午在家里呆了没两个小时,又薅他爸送他去机场,据说,很惊险地没有错过他要拍的一个货机。如今这时节,航班停了很多,客机比平时少了很多,但,来咱们这里拉医疗物资的货机却增加很多,是见识各种货机的最佳时期。只有几分钟,飞机下降了,儿子也就离开了。
后面的行程就是离开北京了。他爸送他到三元桥地铁站,自己坐地铁去了大兴机场,飞厦门。刚进到候机厅,居委会的电话就来了,把他骂了一顿,怎么刚会北京就往外跑?出入证要交回去。儿子有点不爽,但也不是很不爽。4号的时候,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我们之前跟他说:如果机场不让走,就直接回家,反正也不要隔离;如果到了厦门需要隔离就老老实实隔离。预订宾馆的时候,厦门的宾馆也是政策各异,虽然大部分是接受的。我和LG都挺高兴,居委会帮我们教育孩子了。真是呆不住的花脚猫啊。到了厦门之后,儿子就将出入证寄给居委会了。
厦门
=================================================================
最近规章制度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二是随地可能发生变化。就是这从外地回京,有的小区就只要求回京人员隔离,有的小区就要求同住的所有人都隔离,我们小区就是后面这种情况。只好我留下来陪儿子隔离,LG去跟奶奶住,他自由了,也可以帮我们做点外面的事情。与之相应的政策是,单位负责取快递,居委会负责扔垃圾,配套措施还是很好的。
4号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儿子从南站打车到了校门口,电话叫我去接。大中午的,本来就荒凉的校园里就更没有什么人了,门口两个保安和一个可能是居委会的人,简单说了一下,我已经申请过隔离了,所以,就和儿子一起回家了,自那时算起,今天是第六天了,没有出过一次门。我心里对于隔离没有任何抵触,不仅仅因为这是政策要求,主要是因为跟儿子在一起。他去英国以后,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呆在家里过,我很高兴能如此跟儿子亲密接触。
第一顿晚饭,不说吃得光光的菜盘子,亮点是喝光了的葡萄酒。上个学期,儿子选了一个品酒课,对于各种酒的特点有个大致了解,给我们买了两种他喜欢的葡萄酒。口感确实都很好,对我来说,稍微偏甜,看起来,儿子喜欢柔和一点的口味。喝了酒,话不免多起来,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听儿子胡吹八吹,我自己似乎比他还能胡说八道,聊天最愉快。
此前,已经为隔离做了准备,买了个体温计,我买的是个最便宜的欧姆龙,腋下测温,比较慢,需要五分钟。儿子一回来就下单了这个额温计,他自己也说,就是好玩儿。到家后,各种胡测,不同距离、不同部位、有阳光没有阳光、家具。。。,结论就是,这玩意儿想测到什么温度就能测到什么温度。本来嘛,红外测量测的就是个能量。结论是,还是测腋温比较靠谱。
这个是血氧计,看上去多么简单的东西,价格却不菲,200+。以前并不知道还有这种玩具,都是因为新冠病毒的缘故。据说,新冠最艰难的就是呼吸困难的时候,血氧急剧下降,生命危险就来了。所以,买了个血氧计玩儿。拿回家自然也是各种测,发现我的血氧浓度一般都是99,最好的状态,LG的就低一点,96,奶奶更低一点。
新鲜了两天之后,就没人玩儿了。
关在家里,生活的变化并不大,工作照样进行,不过线下改为线上而已,我感觉这两三个月干的活儿比平时还多,因为周末晚上神马的都没有那么严格了,当然,没有隔离的时候,出去玩儿也比较自由了。总之,时间自由支配,自觉一点的话,工作不会少做的。
做饭的时间多了,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到目前为止,只叫过一顿外卖,多米诺比萨。以前,午饭一般都在食堂吃,晚饭不时会下馆子,加之各种出差饭局,在家里吃饭的时间可能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最近发现,家里的电饭锅起毛边儿了,炒锅的防粘层也坏了,估计是用得太狠了,之前几年都没有出问题呢。
最受影响的是锻炼,平时,总是会每天出去走路或者跑步的,现在不行了。我原本坚持每天对墙大乒乓球,左右手各600个左右,后来觉得强度不够,昨天,尝试在室内跑步。为了不影响他人,穿着袜子跑的。居然感觉不错,除了来回掉头次数不下400次以外,以及GPS紊乱之外,其他都很好。据说,有个人在家里跑了个马拉松,见贤思齐,我这就算是学习了。儿子很少锻炼,打游戏、玩手机、写作业、上课,不断上升的体重也是愁啊,只是现在这个年龄哪里能听进去父母的忠告呢,还是闭嘴为好。
一瓶伏特加酒,不知道放了多少年了,应该是十年以上吧,瓶塞儿都松散了,是儿子开的瓶。一次没喝完,第三次开盖儿的时候,瓶塞终于断了。儿子就这样,拿张纸叠起来盖上,然后用橡皮筋箍起来。这是儿子神操作的一种。有一天,儿子惊呼,哎呀,不小心把朋友圈消息点开了!我说,这有啥大惊小怪的?难道你不点开朋友圈消息吗?儿子说,不,他攒着,已经攒了七千多条了。也就是,我们平时发朋友圈别人的点赞,或者共同朋友的点赞,他都不点开看,就看着消息条数往上涨。我说:那要攒七千多条不得很久很久啊?儿子说:不用啊,也就一个多月吧。我觉得我肯定做不到,就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儿子说:很简单啊,给所有的朋友圈条数都点赞。我恍然大悟。原来看到有共同的朋友说儿子:我刚发出来你就点赞了,实实在在的秒赞啊,读了么?自然是没读。更过分的是,有两回,人家发的是某个人过世的消息,他也是秒赞,被我发现让他撤回了。原来,人家是不管什么消息,都是直接点赞,就为了攒消息条数。笑死我了,也只有他才想得出来吧?
说点跟学习相关的吧。上面照片上的纸是儿子的作业题用纸。剑桥这个学期都是网课,儿子大课是不上的,就看讲义,但作业是要交的;小课,一对二,那是没有办法不上的,都是中国时间晚上上课,听他各种讨论。儿子的时间是上午打游戏睡觉,下午开始赶作业,都要接近截止时间才交作业的,提前是不会的,但也不至于不交。这个学期会考试,但不计成绩,所以,没有什么压力。按儿子的说法,成绩也不能太难看了。嗯,有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今天早晨,儿子做了一段早饭,号称重庆小面,网上买的调料,还煎了鸡蛋,味道不错,也是回家之后第一次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