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过各的周末
(2013-12-17 16:59:15)
标签:
作业周末育儿 |
分类: 初中二年级 |
上个周末,我从周五下午开始开会,一直开到周日吃完午饭才结束。不过,晚上是回来住的。
这影响,一直到今天都还有。
周五在开会的地方吃完晚饭,去会一个朋友,然后去接儿子。
儿子的篮球课上了将近二十次了,我觉着挺有进步的。开始的时候,动作显得很生硬,很急促,倒是抢球什么的不怵,咱有体重,按傅斯年的说法(最近读《南渡北归离别》系列),“以体积乘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可以压倒一切!”,抢个球还是很有优势的。再说,儿子有踢足球的底子,身体灵活。
可是,投篮技术不好。
于是,看见儿子常常把着球,却很少看见得分。
这几次情形明显改变了。拿球、运球的动作都娴熟了,娴熟的表现就是不那么猴急猴急,而是从容不迫,衔接处很连贯。尤其,投篮命中率高了,偶尔会有极漂亮的进球。
我抓紧机会夸儿子,总是被儿子识破,儿子说,这个卡玩完了就不上了。
罢了罢了,说不定哪天他还求着我给他报篮球课呢。
到时候,我,嗨,我当然会乐颠乐颠地给他报了。
周六,我出去开会,把饭卡留给爷儿俩,为了方便他们去食堂吃个饭。
晚上回来,问及爷儿俩的生活。
上午儿子去上信息技术课,LG去踢球,最后提前几分钟走,接了儿子一起吃的午饭,去的是一家陕西面食馆。
这个面食馆离我们家很近,味道很不错,也很实惠,基本上成了我们家周六午餐的固定地点。
饭后儿子去上钢琴课。话说,儿子的钢琴老师忙,最近一直没有时间,琴行给换了个老师,据说本来价钱比儿子的钢琴老师贵,就不额外收费了。我也没有时间折腾,就让儿子去了。儿子说,是个外教,奥地利人。奥地利,那是音乐之国啊。儿子说,老师还不错。跟中国老师的差别是,奥地利老师不让他弹哈农了,只弹车尔尼。我不在乎,只要儿子在弹。貌似儿子的琴弹得有进步了。
两点琴课结束,儿子回来,之后,是他最近一直坚持做的事情,睡觉,每个周六都是如此,一觉能睡到傍晚五点来钟。我对此一直持赞成态度,原因是周五晚上到周六中午都很辛苦,当然,上一个星期学也很辛苦。再说,我们一家人都会在周六下午补觉。
晚饭跟他爸出去吃饭,小西餐。晚上又看嫦娥三号登月。
这一天,只做了一点点作业,我不知道做了哪门。
周日,我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爷儿俩不在家,出去吃午饭,然后去中关村那边买轴承去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一问儿子,还好多作业没做,好像就完成了数学和化学。
我问他,一上午你干嘛了,答曰:读书。读什么书?答曰:《安德的游戏》,特别好看。
说实话,我总是说,你先把老师推荐的书读了再读其他书,可从来没有实现过,儿子总是挑自己看中的书读,或者更准确地说,儿子总是不读老师推荐的书,他对于那些名人名著完全没有兴趣。从上个学期到这个学期,看完了《典当》,是网络小说,一共十三本,我不给他买,他自己掏钱买,在地铁口买盗版的,那个人都认识他了,据他说,很便宜就买回来。而且,反复读,搁在床头,经常拿起来就温习。还经常温习的是以前看过的一些战争小说,《火力》,《狼群》。最近读了唐师曾的战争三部曲,也非常推崇。读的都不是经典,是经典都不读。
作业还很多,除了不喜欢的英语和语文作业外,还有物理生物,尤其生物布置的作业是做馒头,物理还要为复赛做准备。
唉,我只有叹气,我在家的时候,到了周日的下午三点来钟,作业基本上都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出去踢球。
这个周日,是完全没有时间出去活动了,连晚上都没有时间。
磨磨蹭蹭,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有时间开始做馒头。
他爸带着,和面,加酵母,发面,蒸馒头。
我先睡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盆子里只有小小的四个馒头和一个变态大的馒头,颜色有点发黄,估计是发酵不充分。再问,说是前一天晚上,爷儿俩已经吃了一半了,因为实在太好吃了。
我是没看出来那馒头会好吃,但不管怎样,他们这个周末都在外面吃饭,只有周日这顿晚饭在家里吃的,因为吃鱼,两个人都吃得不多,在胖子看来,鱼不算肉。估计馒头也可以充饥了,胖子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
我这两天的早餐都吃他们做的馒头,确实味道还不错,就是形象差一点,这馒头也不可貌相啊。
就这样,我估计儿子折腾到晚上十点多才睡。在我们家,儿子平时都是九点半以前上床的。
昨天我才发现,LG没把饭卡还给我,只有借别人的饭卡吃饭。尤其,今天还是没有,又蹭人家的饭卡。
算来算去,我是白操心了。担心人家周末没地儿吃饭,人家根本就不稀罕食堂的饭,一顿也没在食堂吃。最后反倒害得自己没饭卡用,我操个啥子心呢。
连同周末的作业,白操心,人家爱做不做的,我操心一点用都没有。
想明白了,以后还是多操心自己,该把饭卡要回来的时候得记着要回来,没人会替我操心,没人会担心我没饭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