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价还价听英语
(2012-11-12 12:45:13)
标签:
isaacdai英语hatchetipad交换 |
期中考试结束了,儿子的成绩还不赖,除了语文一如既往地不行以外,其他(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还不知道成绩)的都不低于百分之九十,我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成绩也没什么可吹的。中庸。
既然考试结束了,作业就不多了,当然,貌似儿子没做完全部的作业。
我也不知道有些什么作业,我也不去打探,这些事情是儿子自己的,他是个明白人,有哪些作业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如果有些作业是选择性忘记,只能说明那个作业不是必须或者必须马上完成的,也可能是儿子很不喜欢的。
反正,也就是周六上午九点多就听他说:作业做完了!我干嘛呢?
我提出,你听会儿英语吧。
儿子的英语成绩还不错,完全靠以前的老本。
我担心,这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尤其,咱家的本钱也不厚,有的是提升的空间,满世界都是英语比他强的孩子。
于是,不时地,我都会劝儿子听点英语故事,又不要花钱,效果还不错,只要投入点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儿子一般不同意,就是同意了,也挑以前听过的故事,重复听,比较受青睐的是“My weird school”系列和“Fudge”系列。
我是非常赞成重复听的,“精听”类似“精读”,与“泛听”同样重要。
另一方面,这些故事比较容易,咱不能总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重复听简单故事的同时,也得适当地听一点难度稍大一点的新故事。
儿子问:听什么呢?听猫武士?
这个猫武士,是听说他们班有个同学很喜欢,而且看英文版的小说,才让儿子有所心动的。
我当然立即答应了,敢情好啊,猫武士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儿子自己就先后悔了:那我还是听《Hatchet》吧。
我问为什么,儿子说,猫武士我怕听不懂。
听了儿子的回答,我有点明白了,儿子之所以选择以前听过的,是因为觉得自己有把握听懂。
实际上,每次开始新的东西,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记得刚开始让儿子听《老鼠记者》的时候,儿子也是花了两个星期才把第一本听完,前面的章节听了三四遍才明白,但熟悉了之后,进度就很快,后来,可以做到一天听一本。
还有那本《Tales of a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一个系列需要有背景,第一本就显得比较陌生,只要把第一本啃下来,后面的就好说了,关键是迈出第一步。
《Hatchet》原来听过一个开头,儿子觉得听不懂,就放弃了。
所以,儿子放弃猫武士,要听Hatchet,我也很高兴。
我跟他说: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儿了,你听完第一部分吧(70多分钟)。
儿子说:可以,不过有个条件,听完你让我玩20分钟ipad。
唉,那有什么办法呢?我让儿子听英语的愿望和儿子玩ipad的愿望一样强烈啊。
于是,儿子一边玩一种类似积木的玩具,一边听英语。
周日的早晨,儿子一起来,就主动提出:老妈,我今天还听Hatchet,你还让我玩20分钟ipad吧。
这价格一经确定,就不好动了。
于是,在早晨八点半出门之前,儿子听完了第二部分,同时,也把ipad玩完了。
一天在外面玩,跟同学一起,当然是不亦乐乎。
接近下午四点,驱车往回赶,我开车,儿子坐旁边。
儿子说:老妈,我把Hatchet的第三部分听完,你回去再奖励我20分钟ipad怎么样?
我犹豫了,虽然我很希望这个周末把这个故事听完,可儿子玩了一天了,这听着听着肯定睡着了,我要是也同意换20分钟ipad,不是不合算吗?
我拒绝儿子:不行,你肯定会在路上睡着。
没想到,为了20分钟ipad,儿子很努力,他说:我要是睡着了就不算。
这个生意貌似可做哈,我就这么答应了。
一路堵车,一路走,开始儿子还能坚持,一会儿就睡着了,正如我所预见的。
过了一阵子,儿子醒来了,说:唉,睡着了,我从头再听吧。
说真的,听了儿子这句话,我很高兴,好孩子,守信用!
这是儿子的优点之一,讲原则,只要是他答应的,他就会做到。
车子到家的时候,听了大约30分钟,回家又听了40分钟才听完。
当然,我也守信用,给了儿子20分钟ipad。
用60分钟ipad换了三个半小时的听英语,合算吗?
应该说,儿子没有完全听懂《Hatchet》,虽然故事的线索没有问题,有些细节不是很清楚。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个难度相对大一点的故事,先跨上这个台阶,让儿子慢慢适应这个新的台阶。
事后问儿子这个故事怎么样,儿子说非常不错,所以,将来有机会再重听吧,不知道是不是还要花60分钟ipad?应该有点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