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八夜马来西亚自然之旅(六):槟城:升旗山风景这边独好

标签:
isaacdai马来西亚槟城升旗山旅游 |
本来已经完成博文了,换一个照片的时候,敲了一下删除键,本意是删除以前的那张照片,结果,变成了后退键,就再也回不到编辑的页面了。我真想出粗口,这新浪的博客编辑功能也太粗糙了,连删除键都不带提醒的,也不会实时保存。我真不想重复写了,唉,可怜我啊。就是想到生气也没用,只有自己以后小心了。这新浪的博客软件也不思进取了吗?
从缆车下来,就到了800米高的山顶,一览众山小,没有众山,但看看槟城是没用问题的。槟城的首府是乔治城,我们连城门都没踏进一步,尽管可能没有城门,只在坐着巴士去“世界尽头”吃海鲜的时候路过。按说,乔治城是英国殖民的时候最早开发的城市,具有很多西方的特色建筑,好在西方咱也不陌生不是,不算是遗憾。更何况,站在这升旗山上,槟城那是一览无余的了。
虽然英国殖民过,但马来并不全是西方文化。说起来,马来的文化是多元化的,佛教、伊斯兰教(国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似乎是四分天下。我们去的那几天,正好是印度教的大宝森节,放假三天,6-8号。满街都是忙碌的印度人,水果摊子、彩饰、聚集的人群,节日嘛,就要热热闹闹的。连带我们后来在吉隆坡去黑风洞的时候,还看见集会之后留下的难言的肮脏。脏归脏,信仰的虔诚是不可改变的。吉隆坡的后两天,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就是个印度人,他说,他们步行六个小时去朝拜。我们更是看到,那些印度人光着脚丫子,从272级台阶的第一级开始膜拜,一直拜到顶上。
印度教的寺庙特别容易辨认,色彩艳丽,装饰繁多,屋檐、屋角、墙壁,都不会留下一点没有装饰的空隙。在升旗山的山顶上,我们就见识了这样一座印度教的神庙。
有三位西方游客,摆着pose,伸手提脚,显然是效仿印度教主的姿势。可是,在我看来,这长发,这裙子,以及这高挑而丰满的身姿,更像帕特农神庙上的希腊女神。这印度教主,还得印度人来装扮才像。看着印度的神庙,无端想起乔布斯,那个曾经花了年轻时候的一年青春在印度寻找精神导师的苹果之父。
没有几步,旁边就是一座清真寺,两个寺庙相安无事,大家都喜欢这样处在高山之巅,一如佛教的寺庙。山上没有佛教的寺庙,但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奢华的极乐寺,规模远远大于这个印度教寺庙和清真寺。只有基督教的教堂,似乎不那么刻意处在高山之巅,很多都在乔治城里面,更加接近俗世的生活。
在山上,并没有看到什么国旗,不知道这升旗山的名字打何而来,尤其此地的英文名字只称槟城山,所以,一直不明白怎么就叫升旗山了。我看着这山上的风景,确实是处处皆景,很有盆景的精致。其中,最瞩目的还当属那五颗伟岸挺拔的椰子树,笔直笔直的,真像旗杆,我疑心,这升旗山指的就是那伟岸挺拔的椰子树。
热带的树木都是树干粗壮,树叶厚实且绿油油,透着一股子强壮的生命力,我们能叫出名字来的很少,大概也就局限于槟榔树、椰子树、棕榈树以及后来认识的橡胶树了。最右边那颗树的奇特之处在于,书上缠绕的绿萝,这种在北京的家里很多人养殖的绿色植物,这一回见识了自然界的绿萝,原来可以长到树那么高,树有多高,绿萝就能爬多高。
儿子最爱的不是这些花草树木,而是从山上看到的大海,尤其是海上的岛屿,似海市蜃楼,飘飘渺渺,浮在云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