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八大处

标签:
育儿 |
22号,周日,阳光灿烂,风不小。今年的春天风多,从三月到现在五月下旬了,这风似乎就没有消停过。每次刮大风的时候,都想着第二天就该风平浪静了,可是,第二天风照刮不误,第二天就指望第三天风总该歇息了吧,可风就是不歇息。现如今,大中午的,依然听到窗外的风呼呼的。真是奇了怪了,今年的风咋就这么多呢。好在风不是雨,没有水,对于出行的影响不是致命的,所以,顶着这没完没了的春风抑或是夏风,我们去了八大处。一听这地儿,就知道是我点的,错不了,而且,也知道是冲着那个滑道去的,错不了,就是这样的。
第一个游艺活动是所谓的“沙包打大牙”,一回合是四个沙包,打对面那个猩猩的大牙。第一个回合没怎么中,第二个回合全中了,获得的奖品就是肥皂泡泡。说起大牙,我们家是很有感情的。老妈家的一个生理遗传特征就是两颗大门牙,姨妈家的哥哥就是典型的大门牙,于是,自取外号“姜大牙”(外公姓姜),这名字真够响亮的。可是,只有大牙一颗好像不过瘾,他就把我舅舅家的姐姐叫做“姜小牙”,想想一个女孩子也就叫叫“小牙”了,这下感觉好多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放过我,可是,我不能也跟他一样叫姜大牙吧?所以,商量来商量去,就决定他叫姜大牙一号,我叫姜大牙二号。别看这名字在戴家没有看重,姜家人还是很喜欢的,基本上跟姜子牙成了一辈儿的了。
这姿势看着真唬人吧?这是老爸教我的,可是,一点也不实用,以这个姿势投的沙包没有一个打中的。后来,那个看摊儿的老板娘说,你用不着这样虚张声势的,直接扔就是了。依她所说而行,果然中“牙”。看来,有些东西就是花架子。想起来,我不喜欢跟老爸一起踢球,就是因为他总是喜欢教我这样那样,却又教得都不对。
气球射击是我每次必玩的项目,基本上只要看到了这个项目我就不会错过,但是,除了一次以外,从来没有打过十枪十中,多是八中。再说那唯一的一次,是在警察博物馆,打了二十枪,全中。结论就是,警察用的枪就是好啊,准星一定很准很准的。像我们平时在游乐场玩的这些枪,估计准星都不是很好。我很喜欢射击,可是,真没见过什么地方有专门给小孩子办的培训班或者夏令营。
跑个题,晒晒我的这个新手表,戴在右手上,上面显示的时间,8:38,这么的早,是我们家的风格。
这是射击获得的奖品,一个球,把一根小棍子插进一个孔里面,使劲一拉这个棍子,球就会快速转动。
这个还是有点花样的。包裹这球的两半是可以打开的,这时候看到里面是空的,球自然就很轻,也是球能够快速转动的原因。如果先把叶片打开,再转的时候就看到了这种图像,越快越看不清楚那两半壳儿。
因着“打大牙”获得的奖品,上山的路就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肥皂泡。这个游戏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玩,就喜欢玩,或许是两三岁就开始?到现在仍然乐此不疲,只是玩的花样会有点变化罢了。
看看这从孔里刚刚出来的肥皂泡,形状并不是我们常常看见的球形,而是长椭形,甚至有点不规则。呵呵,当然,这是因为我在吹,吹都会使东西变形的,比如吹牛一样。
有一回,老妈参与吹泡泡,就开始了一种新的游戏,那就是比赛谁吹的泡泡最大,这个就需要技巧了,从蘸的肥皂水的多少,到最重要的均匀使劲儿吹以及力道的大小,力气大了泡泡就破了,力气小了当然吹不起来,大概吹牛也需要这样的技巧。看看我吹的这个泡泡大不大?
泡影里的世界。本来有一个更漂亮的,因为我捣乱不让老妈照相就没照出来。看看蓝天、树木、房屋,都映在这小小的瓶口,所谓的一叶知秋管中窥豹视微知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个泡泡是奇形怪状的,即使已经不受我的吹的影响了,大概是风的作用?有想象力的人看看它像什么。
如果我不吹泡泡,我喜欢用两种方法玩泡泡。这第一种,就是拿工具去接住那个泡泡,像这样。这是个高难度动作,泡泡一旦被碰就会破裂,泡泡的脸皮很薄啊。偶尔,非常幸运的时候,我也能接住一个完整的泡泡,除了泡泡质量好以外,动作得特别轻。
这第二种,就是抓泡泡玩,用手,偶尔也用树枝之类的工具,把所有的泡泡都打得粉碎,充分体现我的破坏性。这张照片是老爸照的,糊了,不过,抓下来了我跳起的一瞬间,这是我使劲够泡泡的一瞬间,这是兴奋的一瞬间。
终极目标,滑道,这一回,一家三口,每人一个小车,老爸在前,我居中,老妈在后拿着照相机。一直,我都喜欢呼朋唤友出去玩,这天是一家人出去,才发现一家人有一家人的温馨,也很好的。
弄一个老妈式的结尾,花啊花的。
我们离开八大处的时候,才十点多一点点,很多人才来,车子堵在路上寸步难行,这就是出门早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