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3年10月15号,我3岁零15天,上午9点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机神舟5号升天,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从早晨开始,我们一家人就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二天的早晨杨利伟返航,我们也是一清早就在电视机前面等候。这一次,我认识了杨利伟,我们一家都觉得他特别幸运,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重要的人物。还记得随着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的结束,火箭底部的点火开关打开,火焰熊熊燃烧,过了两三秒钟,火箭被推动缓缓升空,接下来火箭越来越快,直到一级一级地脱离,飞船入轨,我们才放心地离开电视机。伴随着神舟5号的发射和成功,电视上都是关于航天的节目,书店里都是关于航天的书,我就在西单图书大厦挑选了一本“神舟”。那时候,我认识的字不多,都是妈妈读给我听,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幅图片和相关的文字,讲述飞船的整个发射和回收过程及其中的难点,知道了飞船由逃逸舱、轨道舱和回收舱组成,还包括整流罩和太阳能板,这些曾经对于妈妈都是陌生的字眼。也了解到飞船回收时最大的难点是与地球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高热。等到神舟6号在2005年10月12号上午9点发射的时候,我已经对于整个过程都非常熟悉了,这一次,我在幼儿园和大家一起观看,这一点也说明神舟的影响已经非常深远了,连幼儿园都组织观看了。后来幼儿园还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我把家里的这本书带过去,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解飞船的发射过程和结构,得到了老师的夸奖。神舟6号已经有了2名宇航员,但我都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可见杨利伟的地位是无人能敌的。今年的神舟7号破例在9月25号发射了,而不是惯常的10月份,据说是为了给国庆节献礼。神舟7号真争气,一发即成功,这一次宇航员出舱活动了,虽然活动的范围不够大,时间不够长。这一次我只观看了发射,因为上琴课,没有看到回收和宇航员的出舱活动,据爸爸说,出舱不是很顺利,使得大家都捏了一把汗。不管怎样,神舟系列的进展特别顺利,等我长大了,应该就可以参加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