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三与拉二

(2010-07-31 17:58:17)
标签:

杂谈

Cathy阿姨的儿子来京,老妈又请我们去听音乐会了,7月24日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因为时间限制,只好挑了澳大利亚青年交响乐团的演出,虽然乐团不是大名鼎鼎的,但是,挑的是曲目,演奏的两首曲目分别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普三)和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拉二),作曲者都是俄罗斯人,作品都是代表作,其中普三的钢琴难度非同一般,是检验钢琴演奏者的试金石,在很多钢琴比赛中都是选手的比赛曲目。去听音乐会之前,老妈做了一点功课,在网上搜索了两首曲目,只找到普三的钢琴曲部分和拉二的第三乐章,比较有意思的是普三的钢琴曲是用一个叫overtune的软件打的谱,放在计算机上可以播放,结果光谱子就有四十页,想想演奏者要背下来这么长的曲子就可知其难度。去听音乐会的那天因为堵车迟到了,普三已经演奏了很大一段,但还是很清晰地听出了主旋律,不像 只听钢琴曲的时候感觉就像没有主旋律一样,我想这得益于管乐的帮助,它们使得主旋律更加突出了。乐曲结束以后,钢琴演奏者又独奏了一段,手指飞快的。接下来的拉二给我的印象更深刻,没有钢琴,提琴和管乐把旋律表达得淋漓尽致,相比钢琴,我似乎更喜欢提琴一些。由此,我和老妈讨论了一下钢琴和提琴,据说大部分人都更喜欢提琴,大概理由和我的一样,提琴更容易显现主旋律,不过,钢琴作为一个弹奏乐器,节奏更加鲜明,而且,显得更现代一点。想起我的钢琴老师说的,拉二具有比较传统的俄罗斯民谣的特点,而普三则在经典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更具有现代音乐的特点。再想起我们听到的肖邦钢琴曲,确实如此,肖邦的钢琴曲也是具有一点不一样的感觉,或许不是那么容易上口,但很有特点,或许这是还有很多人喜欢钢琴的缘故吧。两首主要的曲目演奏完毕之后,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乐团加演了一首曲目,竟然是《伦敦德里小曲》,就是我原来计划演奏而没有演奏的钢琴比赛曲目,自然是非常熟悉,只是他们的演奏是没有钢琴的,是只有提琴的演奏,很好听,但也稍微暴露了一个弱点,那些渐强的地方总是感觉不够充分,有点不过瘾的感觉,大概也与配器过于简单有关吧。只是这个经历告诉我一个经验,去听音乐会之前,最好对乐曲比较熟悉,这样听起来才更有体会,更能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