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小课题结题报告《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9-06-03 15:08:04)
标签:
结题报告生活化习作 |
分类: 2018.11小课题 |
教育科研小课题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8XKT——XXYW008 |
课题名称 |
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
|||
负责人 |
孙美波 |
所在单位 |
四屯镇中心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习作生活化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在推进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中,我认识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一一动笔乐于表达。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对待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都不强烈,小学生的写作课堂气氛总是差强人意,学生们的感知力并不强,获得和最终的作文呈现不理想,我想:除了孩子们的知识差异外,与孩子们对写作素材的获取有极大的关系。我们课题组着重关注习作教学,开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探究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意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探究如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提笔? 经过初步讨论,我们课题组以“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本着“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态度,重新审视写作教学,立足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并希望通过本次探究,使学生们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与交流,以期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我认为比较贴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又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想要把作文写好,我认为必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从一年级的写话开始,学生试着将自己的语言变成文字记录下来,就开始考验感悟能力,也就造成动笔的难易之别,加之三四年级对段谋划,越发考验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再到五六年级,想形成400字左右的作文,平时的积累尤显得重要。这些对于平时关注生活,留意生活的学生不成问题,他们很容易找到素材,而对应的学生则相反。 其次,农村的学生知识面窄,加上留守儿童较多,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相对滞后,在加上素日的知识积累薄弱,理解能力浅薄,造成作文写作容易记流水账,作文亮点受阻。 再次,本次课题我研究的学段,以六年级为主,处于小学的高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瓶颈化,提升不易,我想着手于作文生活化的教学,希望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实事求是,以生活化写作为依托,有效的衔接字、词、句、段、篇,同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希望在一年内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
掌握学生写作现状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我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涉及9道题,从阅读到作文指导均有涉猎,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简单的了解,初步认识到学生对作文的喜好,以及孩子们对作文的看法。 (二) 建立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要求: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1、 回忆事情的经过 2、 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3、从中得到的启示。 老师给大家提两点提示: (1) 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2)
在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 善于从课堂中发现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在《匆匆》一文中,朱自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巧谈时光的匆匆而逝,在教学中,我定教学目标为:通过抓重点句子、片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用具体事物表达感情的写法。感悟时光匆匆,启迪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碌碌无为。 在感悟中,学生对这种具体的写法的感受是:接地气,善于理解。 (四) 、学习写作技巧 (五) 多学多问,组织各类语文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学生角度: (1)掌握学生写作现状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2)探索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3)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供可行性的策略。 教师角度: (1)建立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2)为学生提供适合不同水平小学生作文的方法。 (3)为学生的自主性习作建立评价体系。 2、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不同梯段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 (2)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3、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本年级的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可实施的办法。 (2)实验研究法:针对本课题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边实践边研究,找出六年级学生习作提升的有效办法。 (3)个案研究法:通过研究学生中的特殊个例,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适合共性的方法。 (4)评价鼓励法:通过表扬的办法,激励更多学生的写作兴趣。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研究中经验和好的方法,形成可行性的报告、论文、随笔等,并及时完成各个阶段的研究性报告。 (1)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利用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发挥图书管理员的协调作用,了解各个阶段学生喜欢图书的种类。从阅读开始,拓展到动笔。 (2) (3)利用思维导图列提纲。组织语言。打草稿。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的方案 (2)完成调查问卷的制作。 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原因,并完成分析材料。 (2)开展不同种类的习作练习,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3)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改进的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 (1)完成研究实践后的结题性报告。 (2)研究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展示。 (1.)调查学生写作现状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探讨,重新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树立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提升了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学生能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并用之于平时的写作中。而且上升到自主写作,创意写作,自由的表达内心,且有感而发。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们真正地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乐于表达与交流,提升了语文素养。接下来,我也会脚踏实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揣摩,把研究成果落实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中,为学生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经过以“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本着“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态度,立足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初步使学生们产生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实际的学生练笔中,学生能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地观察和感悟,并结合课堂上的思维引路,做到有条理的叙述,重点突出,有很大的进步。还有一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我也待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方法,帮助其写作。 我课题组和本校语文教研组一起携手,本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思路,查漏补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落实课题的理念,为学生们的学和老师的讲授带来助益。以后,我还将不断探索。 |
|||||
参考文献 |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3.《语感论》 王尚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4.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王雪梅《西部教育导刊》2018.11期 5.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张丽《西部教育导刊》2018.11期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