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六一儿童节,网上有一条新闻,“谁也别想阻止你过六一”,回忆了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的童年……有那么一刹那,真的温馨得落泪,我想倒不是画面有多么催人泪下,是那时那刻那些年的记忆,温馨的把你包围……
我打过酱油,也为爸爸跑腿买过香烟,只为了落到剩下的哪怕一毛钱;虽不怎么吃猪油渣子,倒对猪油记忆犹新。大冬天,挖一勺上了沙(天冷,猪油凝固了)的猪油到馒头上,随手洒上一点盐,就能美美的把半个干馒头吃完;那时农村的老冰棍也不是现在的北京老冰棍,只是一块光秃秃的冰块,或绿色或白色,没有包装,没有名字,1毛钱一个,吃了很多年,秋收时,大人忙着收获,我们就结伴在已收割的土地上,随便挖坑点火,烤红薯,最后无论是没熟透的还是被烧得乌黑的,统统吃光……
在那时的农村,小孩子一般没有任何玩具,我记得当时非常想要一个可爱的布娃娃,能抱着睡觉,能对她说很多很多话的棉布小人儿,最终也没有得到,以至于后来都读高中了,也还是想要那样一个布娃娃。唯一有过的一个属于自己的玩具是妈妈去赶庙会给我买回的一个黄色的陶瓷小猴子,玩了很久,最后却被邻居不小心给摔个粉碎。那时村里的孩子很多,结伴玩耍的也很多,所以随手用破瓦片砸出的一把小石子,就是一种玩具,一毛钱买到10个的弹珠,也是很好的玩具,用树枝随意在一片地上画出的格子,就是一种玩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什么特别的玩具,尤其是像现代小孩子的各种电动各种毛绒,更是稀缺,但在那片蓝天下,在结伴玩耍的小伙伴之间,随便什么都可以是玩具,就连村头的老涡河,都是我们小时候戏水的天然游泳池……
那时,没有什么儿童节的概念,也从来不觉得这么小的小孩会有什么节日,除了生日外,就是中秋和过年了……那时特别希望快快长大,因为长大了就能自己买很多东西,就能走出这片村庄,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大后才觉得,那片蓝天,那片绿荫包围的村庄,才是最美好的所在,那里存留着人生最初的快乐,最单纯的回忆……蓦然发现没有儿童节概念的年代里,天天过得都像儿童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