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市未央区基础教育科研2015年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7-06-19 18:35:28)
标签:

教育

西安市未央区基础教育科研2015年度课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3XKT-YJ026

 

课题名称

幼儿园中班组体能大循环的有效方法研究

 

负责人

吴美妮

 

所在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雅馨幼儿园

 

结题报告

关键词

体能大循环活动、幼儿、探索方法  

结题

报告

摘要

 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雅馨幼儿园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采取老师定点、幼儿大循环的运动模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体智能游戏活动。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了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雅馨幼儿园新学期全园每周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该活动采取老师定点、幼儿大循环的运动模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体智能游戏活动。但是,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提出的“体能大循环”不同于以往大家理解的简单的、单纯的游戏,我们在学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在中班幼儿体能大循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中进行再次实践和论证,旨在通过游戏化操作活动激发中班幼儿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体能大循环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作为发展幼儿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体能大循环”是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协调能力为出发点,中班的幼儿由老师组织带领,在户外分区域进行游戏,值得一提的是,我园的体能训练不仅注重技巧练习,更注重班与班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课间体能大循环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各班孩子一起循环练习,充分利用三个板块设置运动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体能大循环”是指依据幼教《纲要》、《指南》中健康教学内容,主要从韵律操、动作训练、自我保护、互动合作、遵守规则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幼教工作者大量尝试使用游戏的方法组织体能循环活动,但是体育游戏活动作为体能活动的游戏方法之一,我们对其所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由于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参与活动。这种开放式的锻炼特点,使得体育游戏教育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更有意义。将游戏运用到操作活动中,帮助孩子自主选择参与活动。这种开放式的锻炼,让孩子们不再局限在规定的一方小天地内,真正做起户外活动的小主人。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首先,有利于培养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和协调的能力。

其次,可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能大循环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幼儿逐步具有一定的力量、耐力和适应性。

第三,有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体能循环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学习走、跑、跳、爬、钻、高空触摸球类等,其中兴趣培养是重点,发展智力是根本。

根据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目标,本次研究的重点是通过游戏化活动激发幼儿体能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幼儿生长发育、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幼儿体育活动,注重运动量的控制,科学合理的运动做好负荷和心理负荷的设计和安排,对幼儿身心的促进、发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内容和目标

1、研究内容:

中班体能大循环的有效方法

2、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喜欢运动。

(2)、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力、智力和能力条件,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

(3)、通过常规化的大循环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让幼儿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勇敢拼搏的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独立能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提供适合中班幼儿体能大循环的器械材料。

二、使用多种游戏方法,激发幼儿参与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兴趣。

三、丰富幼儿体能游戏经验,有效提高幼儿身体锻炼与动作练习的能力。

四、尊重幼儿的个性、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幼儿

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五、探索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器械材料,建立正确的中班幼儿

体能发展评价系统。

 (三)研究步骤及过程1、申报阶段(2015年12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6年3月—7月):调查现状,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了解孩子对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兴趣、对体能发展掌握的现有水平、为试验阶段提供实践依据。

3、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4月):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幼儿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孩子养成坚持参与体能活动的习惯,探索能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器械,通过器械帮助幼儿建立和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提高幼儿与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撰写与研究相关的论文。

4、总结阶段(2017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客观了解实验研究的效果,为下一阶段试验提供实践依据。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该课题是我园中班教师参与全园体能大循环铺开的行动实践研究。研究一年多来,既在日常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探索,也为体育课程的游戏化的实施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在组织幼儿的体能大循环活动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整个体能循环过程,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健康,影响到幼儿体能大循环活动的成效。 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标,我们必须在事前将小朋友达到的目标做一个妥善的安排,再以引导方式让小朋友循序渐进的达到原订的目标,而且幼儿体能循环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而在目标的设定上必须以幼儿为主、必须在幼儿的能力所及和生活境遇中做设计,也就是必须给他能发展的练习。

在围绕3-6岁指南的前提下,我们的体能大循环教学已经逐步开展,通过这样的循环活动丰富幼儿户外活动达到健康幼儿体魄。在注重个体张扬,允许自由发挥开放式教育环境下,不求一致发展的侧重锻炼幼儿小肌肉群以及身体局部技能和关节精细动作等幼儿健体活动。

从某种层面上看体能循环活动更像是能全面发展幼儿身心的综合活动,在年级组老师的科学教育实施下,我园体能大循环活动把“运动”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充分发挥体能运动,全园循环的主动效果,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到真正意义的快乐!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器械的安全性、损坏程度、如何调动个别幼儿参加户外体能锻炼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户外体育大循环活动中要保障幼儿的安全 ,首先,确保活动场地、活动材料的安全。注重巡视检查大型器械、场地碎物等。活动材料也是保证幼儿安全的重要因素,自制玩教具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运动安全。只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活动材料才能投入使用,而且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调整。

  其次,教师要眼不离孩子,随时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师要合理分工,保证每个区域都有教师具体负责,对于具有挑战性或范围大的区域活动则增加教师人数。教师要关注能力弱、年龄小的幼儿,既要鼓励幼儿大胆挑战,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保护。教师还要关注那些挑战材料难度大的幼儿,及时提醒幼儿要告诉幼儿进行正确的运动方法,以免幼儿身体受到伤害。

  再次,要确保幼儿的安全的情况下,还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集中教育、正面引导,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晨间大班循环活动时场地分散,分为走跑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等很多区域,且每个区域的玩具、材料、场地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再循环前期要向幼儿在活动前进行区域介绍,每到一个活动区域,指导教师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讨论如何玩才不会发生危险,进而让他们了解游戏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在活动时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通过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探索和实践,幼儿在动作发展、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引导孩子探究新的玩法,使孩子在探究体育器械、与体育器械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潜能。在体能大循环活动的开展中从孩子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可以发现幼儿喜欢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说明“体能循环”精神的影响力,在解读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把孩子培养成体格健壮、个性品质优良的幼儿。带动幼儿感受运动,充分发挥户外体能循环活动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革新》百度文库2016(11)

2.孟克巴依尔《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百度文库2016(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