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是麻雀登枝。

中国人和麻雀的缘分最深,恩怨最多。我认识麻雀是从十多岁的时候和小伙伴烤着吃了一只小麻雀开始的。那个年代麻雀还属于“四害”之一。那时孩子们很饿,连麻雀身上的肉也看在眼里。即使如此吃麻雀也是错的,而且很可耻,我一直感到很愧疚。

我开始真正观察麻雀,喜欢上它们,是从读了西顿的《麻雀兰迪》开始的。西顿是加拿大最伟大的动物小说家,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父,1860年生于英国海边的一个小镇,后随父亲移居加拿大,毕业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西顿的祖父是一个猎狼英雄,他出于对祖先的崇拜,基于雄厚的绘画功底,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走遍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平原,观察记录了各种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动物故事,也引发了无数人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非常有幸,我藏有西顿的动物小说全集8本。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人是唯一会使用语言的生命体。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人类对动物生命和尊严的肆意践踏。我们怎么知道动物没有语言?麻雀虽小,生命同样高贵。西顿告诉我们,动物不但有语言,而且拥有真正的自由生活,它们的生命同样高贵而珍贵。这是西顿的动物小说散发出的最醉人的书香。

我每天都从迎宾公园的这条小路上走过,每天都看到很多麻雀在草地林间跳动歌唱。我们做不到停下来走入它们的生活,这是一种遗憾。西顿在一百多年前就替我们弥补了这种遗憾。
西顿的《麻雀兰迪》讲述了一只从小和理发师的一群金丝雀长大的麻雀兰迪的爱情故事。有一天,理发师的鸟笼子倒了,金丝雀们乖乖地等在那里,兰迪却鼓着翅膀飞向了自由。它遇到了母麻雀贝蒂,改变了金丝雀的生活方式,努力融入麻雀的社会,不停地和妻子修筑爱巢,最后痛失爱妻,身体受伤,又回到了理发师的鸟笼里,但一直坚守着爱情。

我的这组图片大致演绎了兰迪的爱情故事:相恋、吵嘴、形影相吊。感谢我镜头中的这些麻雀小演员们。

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我静静地站在迎宾公园中麻雀常出现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端着镜头等待,等着这些美丽的精灵接纳我,等着它们允许我按下快门,就像等待一群陌生人允许我拍摄一样。

麻雀是最难以驯化的鸟儿,甚至根本无法驯化。它们始终和我保持着20米以上的距离,我走进一步,它们就会退后一步,即使如此,它们还是让我远远地按下快门。

和西顿相比,我对麻雀的观察还未及皮毛,但我和这位大师有一点相同,我也真心地尊重这些小小的美丽精灵,由尊重升华为爱,感受的和鸟儿在一起的自由与宁静。
西顿的动物小说不是童话故事,是西顿真正走入各种动物的生活,了解了它们的情感和生活,升华出的文学作品,和写人的乡村城市小说道理一样。西顿的动物小说,会使我们“为动物生活的神秘而震惊,为动物生命的尊严而感动”。
但愿我们都保持看图时的状态,轻轻的,再不和任何动物“亲密接触”,保持着彼此生活空间的安全距离,尊重彼此的尊严,心灵融汇,自由生活,这就是我想表达的“麻雀登枝”。

他们动人的感慨:
宁心静想动物有它们自己的世界,我们当该付出尊重。
e时尚呵呵,看了你的博文,虽然我不懂鸟,但是你说得很对,他们的生命也很珍贵!!我们要善待每一个人,幸运的无名指每一种动物。社会会更和谐、人类会更加文明!
真心地尊重这些小小的美丽精灵,由尊重升华为爱,感受的和鸟儿在一起的自由与宁静。
虽然它曾是四害——哀哉!
也曾被人生烤吞噬——悲也!
但你精心细致的画面捕捉,
和你专业摄像的技术高超,
让观者看见的就是它那:
珠圆玉润的身姿,
身手矫健的风采,
蹦蹦跳跳的形态,
唧唧喳喳的可爱。
愿娇小可人的小生灵:
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地
——与人类同在!

摄影时间:2012年6月15日15:00-16:00
摄影地点:青山区迎宾公园靠近民族东路一侧
摄影器材:70-300mm
源文件位置:xj_2012D《麻雀—加水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