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五大要素,故事、人物、节奏、演员、制作。一般来说这五大要素就跟一个人的手一样,手指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关键不是要求五根手指一样长,而是要求五根手指都灵活健康,可以攥成一个拳头。练武人都知道拳头也有很多型,啥型自己掌握。还有就是哪根手指发炎都会影响功力。断一指也基本报废。
不要一味地否定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电视剧,成天价的说韩剧如何如何好,告诉你,如果国产剧整成很多韩剧的故事节奏,还不被骂死啊!或者美剧、英剧如何如何牛逼,我们不少情节剧也是很好的,戏剧张力也是十足的。也不知道啥时候?谁他妈的打下的底儿,只要是外来就好,谁批评谁傻逼!而对内一贯吹毛求疵。
一部剧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包括平台,档期,环境事件,推广以及数据造假,如果做为投资人与制作人被这些所左右,后续作品失败的可能性极高,很多人已经吃过亏了。有偶然性就有必然性,包括故事创新,人物独特,事件新颖,节奏明快,任务扎实,台词鲜活,制作精良,演员出彩等等,花精力在这儿容易成功。
审片最惊喜的是看到一个新的故事核儿,其次是崭新的标签性的人物,第三是非常有味道和感染力的台词,第四是演员的精彩演绎,一集结束后重点是悬念,故事浓度,节奏以及整体氛围。讲起来好象非常简单,其实40分钟要兼顾这么多的元素与要素,顾此失彼和严重失衡将导致最终作品的失败。
如果有人打算用喜剧演员来撑所谓喜剧的场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喜剧不是因为演员才称之为喜剧,它一样必须靠故事,包袱,台词,冲突和节奏展示现实生活的轻松与沉重,鲜艳与灰暗,悲伤与欢乐等等,不求多深的思考和讽刺,但是必须有足够的引起情感共鸣的微笑,靠演员耍宝不是喜剧,喜剧做成嬉剧就失败了
有一种编剧是靠厚重见长的,他可能不擅长新奇;有一种编剧是靠新奇见长的,他可能不擅长台词;有一种编剧是靠台词见长的,他可能不擅长结构;有一种编剧是靠结构擅长的,他可能不擅长人物。有一种编剧是靠人物见长的,他可能不擅长内涵;有一种编剧是靠内涵见长的,他可能不擅长节奏。全才编剧很稀少。
偶是真心佩服那些肯投资肯立项肯拍摄发行垃圾剧的大神儿们,根本就不懂故事、人物、节奏、事件等等,他就敢投拍,他就敢吹牛说我这个项目如何牛逼,看他一头是劲的样子,你都不忍心打击他!对于这些人编剧要感激下,演员要感激下,导演你自己忏悔下也表示感激吧,剧组左右人员都感激下吧,虽然他很可怜!
都市情感剧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大咖撑场子也不是百试百灵。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也没有当初那么抓人似乎不给力了。温情、温暖更被冠以缺少矛盾冲突、节奏起不来酿不出吸引眼球的烈酒。偶像剧必须挑平台,话题剧对口受众越来越窄儿,苦情不够伤心,爱情不敌劈腿,我们似乎在重复过去中看不到任何光明。
看剧本可以发现,剧本开了个好头之后,编剧一般都会进入内在节奏和叙事盘整期,有的人进入的很快,前三集一过就迅速进入,有的兴奋度保持的长一些,可以延展到七、八集,这很正常,但是忌讳的是降速过快,最低速度设置过低,第二第三第四加速点迟迟不到,作品是否高水准取决于几个兴奋点和精彩加速度。
剧本写作中,如果针对于扎实的写作技巧,那么方向就是事半功倍的重要技术;如果厚重的生活积累或者素材累积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手段,那么思辨能力、取舍能力就是作品高度与力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故事是一辆车的品牌与口碑,那么人物成败好比车的发动机,而节奏决定这车最高时速,演员则是配置的干活儿。
谁保持了故事的浓度和鲜度,谁加强了人物的独特和奇特,谁拥有了节奏的明快和愉快,谁挖掘了演员的耐心和用心,谁激发了导演的激情与热情,谁安慰了编剧的情怀和胸怀,你的作品基本就走在了去往成功的溜光大道上。每缺一项你就减几分,再缺就以平方递减,如果缺三项以上,基本等于判了死刑。
电视剧,是不是上来就要求有事件、上节奏、快推进、甩包袱、砸悬念是错的?我不这样认为,这个是电视剧这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基本要求,作为制作方和主要创作人员可以诟病,但是你不能不按照这个规律走,否则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也不是这样写就不会出好作品,作为艺术也好商品也罢,接受总是第一位的!
不可否认现在的电视剧确实如同@武然言道
老师所说,上来就要抓人就要推进就要极致,仿佛不这样就无法获得青睐,这其实是市场的选择,是编剧本身的选择,是观众的选择,不是某个人的错。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那些备受关注和成为年度优剧的大多不是这样的作品,好剧还是讲究法度和张弛节奏的。别灰心。
人物,人物,还是人物,人物够独特和突出,谁演就显得不重要了,当然整个大咖更牛逼。故事好,人物牛才是王道啊!就反感看那些一群腕儿打酱油的剧!节奏,节奏,还是节奏,节奏上不去,好故事就被毁了,就反感看到很好的故事被节奏给拖死的剧!还有就是“真实”,“真实”是影视剧的生命之一。
最近看电视剧有一个感受,只要是大牌演员担纲的剧作,一般都是在开始部分用平缓的节奏铺平垫稳慢起手倒立的节奏,好象制作者和电视台采购的人都把精力放在看脸上了。而但凡不是一线大牌儿担纲的作品,一上来一定是飞快地节奏,迅速进入剧情,立刻抛出看点与悬念。当然用大牌客串开头马上就死的除外。
生活流的现代剧,一种是过于表现生活和情节的细腻,降低节奏和故事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使得剧情看起来温情有余张力不足。而过于制造矛盾冲突,用极致的桥段和人物丧心病狂式情节推进的剧作,就给人很强的压迫感,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如何平衡这二者的比例,是编剧与导演的智慧体现也是作品高下的分水岭。
审片:见过第一集和后面落差大的,但至少在场景、主故事轴、氛围情境等上面基本维持住,而在节奏和故事外延上进行拓展,但是没见过第二集十分钟后竟然好像另一个电视剧一样的落差,而第一集又那么的好看!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估这样的作品了!?各位大虾,您说这样的制作套路观众接受起来会不会有困难?
这期货啊,要是卖的好,俺们这买的就开始担心它后期兑水撑集数,要知道多出一集就可能二百万呢!播出前动刀挤水份都是常事。这成片吧,万一各家第一轮审下来不理想,就可能下狠刀子剪,管你接不接戏留不留气口有没有张弛,节奏必须快!可是要知道,故事不抓人,人物不鲜明,光有节奏也不见得救的活。
现在的电视剧能用台词带动人物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以及节奏的太少了,当下的作品多用动作,直接冲突,声嘶力竭,极致的情节以及非常复杂的事件来呈现,很多编剧根本就不会写细腻的深沉的机具内涵存在感的作品,他们只会用无内涵的浅表性技巧写戏。在当下好东西都是那么容易丢失!
我
看电视剧应该重提“三分钟一个变化,五分钟一个高潮”的戏剧要求,现在很多电视剧实在是太水了,有故事就不讲节奏了,有演员就不讲人物特性了,有公司知名度就不讲究市场规则了,有发行能力就不讲究作品质量了,有高平台就可以决定生死了一样。凡事双刃剑,物极必反,畸形发展必带来伤害!
今天看一电视剧,故事脉络清晰不胡编乱造,人物性格鲜明符合故事需要,时代场景真实不穿越雷人,生活细节鲜活而逼真有很多新看点,故事发展符合观看节奏不嚣张不走极端,叙述与发展张弛有度不争不抢,情感饱满温馨不暴力,演员表演非常内敛不浅表浮夸,虽然剧满长,但看着不累又吸引力十足。2013-1-8
22:12 审完《父母爱情》的微博纪录。
电视剧第一集太重要了,做成什么样才是好的呢?故事需要引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人物需要抓住观众认同的存在性,悬念需要触摸观众跃动的兴趣点,节奏需要符合观众享受的张弛度,高潮需要打开观众持续的期待感,线索需要拴住观众挑剔的保鲜力,叙事宜简不宜繁,剪辑宜快不宜慢,对话宜短不宜长。
其实,电视剧啊不怕怪,就怕怪的不够透彻;也不怕演员不够大牌,但是最怕节奏太慢;有时候略微慢点也问题不大,但是就怕把故事整“散”了;铺平、垫稳已经不适用了,但是三翻四斗还是必要的;电视剧确实不是台词的艺术,但是台词有冲撞力、思考、总结、再加幽默俏皮,甚至能够挽救一部剧。
我一直对好编剧心怀敬佩,因为他们具备各种能力,比如:结构,考验的是非线性空间组织的能力;线索铺排,考验的是线性平衡交叉能力;台词,考验语言运用与思辩的能力;人物塑造,考验生活积累与提炼的能力;矛盾冲突,考验节奏感与高潮推进的能力;至于场景、服装、道具、氛围描写等等细节考验综合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