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审看电视剧,首要看的是这个作品是否有“带入感”,做的再花哨,吹的再牛逼,炒的再热,如果没有这个“带入感”分数立刻降低。什么是“带入感”,就是人物有鲜明特点,故事有创新的突破点,情节有不间断的兴奋点,线索有缠绕曲折的卖点,台词有极具张力的爆点,技术层面有匠心独运的闪光点,所谓“带入感”简单说就是上来就要抓住人,带入感对于编剧来说太重要了,我们的很多编剧是从写小说等其它文艺作品转行过来的,电视剧与小说的不同是,电视剧是线性作品,小说是非线性作品,电视剧稍纵即逝(指在电视机上看)而小说能随时从头阅读,所以对于编剧的要求更高,要抓人带入不流失,其实带入感是由编剧的好剧本,导演的牛逼再创造,演员的完美演绎诠释,剪辑的巧思与流畅技法,灯光摄影的强强结合与不懈追求,甚至服化道的高度专业与负责等等构成的。当下为什么不能出现各方面全优的创作组合?跟NBA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可能由全联盟最优五人组成一个队。
很少有电视剧可以做到完整带入,所谓完整就是人物、事件、情绪情感均得到了充分的渗入,这样的作品每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们日常很多的好的作品只是做到某项要素的带入,就已经可以叫做成功之作了,不是我们要求低,而是市场太浮躁,好象一切都那么着急似的。这个周末看了不少电视剧,有好有一般,也有不堪入目的,仔细想想,其实现在的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确实有很多撕扯,有时编剧也很无辜,说实话现在的观众太着急和挑剔,总之要求作品能快速进入迅速被带入或者跟着炒作收看,这些其实与戏剧基本的伦理非常悖离。我想观众也需要能静下来仔细咋摸作品滋味,真的
。
看剧本的强度真是比审看样片大太多了,必须调动关于技术和艺术的所有细胞,要带入演员,带入导演意识,带入服、化、道、摄、美、录、剪、配、调、乐等,在脑子里搅和在一起,这种靠专业素养和悟性,虚拟脑演的过程,绝对够累,但是也充满很多乐趣,乐趣在于将来无限的不确定性。看的慢不是因为剧本不好,这是我提三稿意见了,编剧已经调整了很多,而是更加慎重了,更加精细了,咱不能随便胡说八道,不能提千疮百孔的修改意见,现在是看一段儿琢磨一会,沉淀一会,带入一会,脑演一会,所以进度很慢。戏啊非常讲究节奏,快节奏相对好写,越是舒缓处越见编剧功力,也是我耗时之处。
体验并不是电视剧擅长的,无论是写,还是导,以及表演,观众也不会把体验列为观看电视剧的首要诉求,但是常识的精准是电视剧创作者必须注重的东西,因为这个原因弃剧经常发生,电视剧的首要诉求还是带入感,在于切入点,在于人物出场方式,在于第一句台词,在于第一个事件,在于第一个画面第一个声音等
,不得不说,有些业余演员和不辣么专业的演员,在表演上真的不能看啊,完全没有角色感,没有带入感,没有情绪和戏胞,如果再加上剧本本身的粗糙,看着是那么的不舒服,就如同米饭里有沙子,每吃一口都要吐半天。碰巧又加上一个神一般的剪辑,把逻辑和节奏丢失,您能想象看这样的片子是神马感觉吗?!
我们在判断一部电视剧好不好的时候,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呢?每个人答案不尽相同,我会首先从人物出发,其次是故事核儿,第三是看延展和想象的空间,第四是带入感是否强烈,第五是矛盾冲突的浓度,第六是节奏是否明快,第七台词的精彩程度,第八是演员是否出彩,第九是制作是否精良,第十类型是否加分
。一集剧里能让人记住几个桥段、几个场景、几个对话、几个打动人的情绪、几个紧张到头皮发麻的点、几个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埋伏或者几个让人会心一笑的感觉等,就是好与不好的分水岭,也是是否可以随时带入观众的关键,做到这个会有稳定的收视吸引力,还能不断吸引带入新的观众,形成旋涡效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