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5日
(2013-03-25 13:24:12)我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是这个行业的旁观者,我希望这个行业好,所以日常罗嗦一些闲言碎语,也就是一个生活轨迹的记录,也希望同业看到能有点启发,很多是限于篇幅无法展开,至少留下了一个思考的切口,什么时候高兴就整和起来。说的不一定正确与全面,有失偏颇在所难免,磕着谁碰者谁我就不避让了,您自己闭眼或者一笑而过吧。
老百姓为什么要看抗战剧,因为抗战剧某种程度扮演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你看看普通老百姓那有什么顺心的事情啊,那有什么可以说话的地方啊,那有什么公平正
义啊,那有什么幸福和未来啊,那有什么反抗暴力的能力啊,看看抗战剧寻求点心理安慰也不为过,只要不胡写乱拍就行。我主张鼓励多整抗战剧。
一味的鼓吹优质电视剧极度稀缺并不利于电视剧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买方有话语权的人士,在天朝优质资源何时都是稀缺的,鼓吹这个不如提出一定的具体可实行的合理化建议,使得更多的作品趋于优质,使得优质标准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使得所谓优质化朦胧为清晰。另外坚持优质的标准和执着亦十分珍贵。
不重复自己和别人,针对每部经手采购的电视剧出采购评估意见时,都不能重复,这是对作品的尊重对职业的尊重对其它需要出采购评估意见同事的尊重。每部作品都有区别,能进入采购程序都有亮点,重复可能就是经验主义错误,重复可能就是没看懂的问题,重复可能就是业务素养不足的问题。创作者也是吧?!
电视剧因为政策和审察的关系,失去了尖锐性,话题性,现实性,不能针砭时弊,不能直面社会突出问题,不能描写阴暗面,只能打鬼子累计仇恨还贼雷人,只能婆媳大战撕裂人际关系还整假温馨,只能年代家族重复来重复去格式固化,偶尔有古装剧也只能搞搞男女关系借古讽今有限。如果放开限制,编剧你想写啥?
一百个木匠比赛,不限制题材可以出一大批精品甚至是极品,但如果大家都做一样的东西情况就逆转了,可能没一件能众人皆服的作品,还都说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写电视剧的也一样,大家被逼的只能扎堆写相同题材,就难出精品和极品了,而为了与众不同也难免用些不入流的招式!别说您写着憋屈我们看的也直摇头。
现在的电视剧啊,能让我从心眼里喜欢,并且有强烈采购欲望的作品越来越少,一个原因是好作品更加稀少了,还有就是很多作品根本不发行地面频道,我们能审到的作品受到了限制!可是再没好的剧也要买,剧场开在那等着播呢!所以不要太苛求地面频道采购人员,现在有钱买不到剧的城市电视台已经出现。
作为目前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的国家,每年立项超过三万集,生产二万集,拿到发行许可证不下一万七千集,就这样竟然没有建立自己特色的电视剧模式,行业内如同一团乱麻。美剧、韩剧、日剧,连泰剧都有了自己的模式,为什么?价值摇摆欲望游移追求百变美丑不分善恶不辨利益至上耍小聪明等等,谁的责任?!
诚然采购一些雷剧采购人确实有责任,可是在收视和大环境的压力下,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制作公司做出雷剧也是市场需求使然,跟风之作层次更低一些,但也符合我朝山寨之风。编剧写出雷剧既是生存压力的写照,也有制片人为主导的行业规则下被动妥协的行为。板子打谁都有道理,但是专打一人欠妥。
你知道俺职业的悲哀是什么吗?就是我比观众超前那么久就看到了电视剧作品,而且是观众看到的剧的五倍以上,可是我却无法知道电视剧下阶段的流行趋势,也不知道观众口味变化的轨迹,更不知道我喜欢的剧是不是有很好的收视表现!至少从业这么多年了,职业自信建立的支离破碎,俺的悲哀您明白吗?!
买电视剧就跟买裤衩一样,我买回家后是冬天穿还是夏天穿,你厂家和卖家管的着吗?穿几天不舒服我不穿了你管的着吗?如果穿三天发现有质量问题我就扔了还不找你退货,难道你还告我不成?卖电视剧的和卖裤衩的区别是裤衩是当场交易,而电视剧是分期付款,不给钱告它我举双手双脚赞成。至于怎么播呵呵,合同上没写死,起诉也是抽自己耳光。
前一篇:2013年03月22日
后一篇:2013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