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十六则都讲了些什么?
首先,孔子念念不忘一生追求,想要恢复的社会秩序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周朝的制度即周礼。对父母兄长要孝弟,事君要忠、要致其身,对朋友要有信,对所有人要有善心。(周制是否果如此另当别论)。第2、4、6、7、11、12、13条都是说这个。
第12条讲,周礼立制的精神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刻意约束强加于人,但是反过来再讲:也不能说人与人已经非常和谐了,就可以不要礼法:没大没小没规没矩了。
第13条讲,首先依靠家人,也可依靠宗主,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法家理论指导下的秦制宣称:爹亲娘亲不如皇帝亲,把中国人搞成了一盘散沙,每个人只听命于皇帝。孔子的意思是有困难先找家人,找族人,找熟人。周制之下,家庭、家族、宗主、诸侯的权力,相对于皇帝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其次,相较于外部实际(利益),孔子注重个人内在修养。第1、4、5、8、10、14、15、16,都是说这个。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敬事,学则不固,过勿惮改,至于是邦必闻其政(孜孜以求),温良恭俭让的人格魅力,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切磋琢磨(精益求精),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一个永远不知道疲倦、永远在不断学习进取的孔夫子的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