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量和货币供应M2(直接和间接融资)
(2013-12-23 11:15:29)
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济学思考 |
一、
二、
社会融资总量比银行信贷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为一个领先指标,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
同等规模的债券融资对货币供给量的扩张作用要显著弱于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在特定的投资人结构条件下一般不会创造新的货币供应。
从存量(通过信托公司购买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和债券资产)来看,假如居民用1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信贷类或债券类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表现在:负债方——居民存款减少1万元;资产方——企业贷款或债券投资减少1万元,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同时收缩1万元。
从增量(通过信托公司向企业贷款或购买新发行的企业债券)来看,假如居民用1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信贷类或债券类理财产品,企业获得的资金回流到银行形成企业存款,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表现在:负债方——居民存款减少1万元,企业存款增加1万元;资产方——总量和结构均未发生变化。可见,这只会改变银行负债的结构,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总量均不发生变化。
不管从存量还是增量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都使得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
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例,假设企业发行的债券全部由非银行投资者购买,那么发行企业因发债筹集资金所增加的银行存款恰好等于非银行投资者因购买债券而减少的银行存款。此时,从整个银行体系看,这种存款的“此消彼长”并不形成增量货币供应。
2、货币供应量M2指标和间接融资
存款派生机制是商业银行的独有功能。
间接融资下,企业货币需求的满足过程会构造两笔存款,即居民把货币存入银行,构成一笔存款,而后又由银行把货币贷给企业,存入企业在银行的账户,构成另外一笔存款。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间接融资创造货币,直接融资不创造货币。
银行信贷有其独特的信息价值,仍然是市场需要紧密关注的指标。信贷和直接融资最大的不同是信贷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影响总体流动性(进而可能影响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