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市盈率和企业盈利增长率
(2013-06-04 10:57:59)| 分类: 投资分析框架 |
证券市场中,
衡量估值水平的数据主要是市盈率,整体法是将整个市场看作一个上市公司,用所有上市公司的上一年总利润来和当期总市值相比来计算,在这里,那些没有利润的上市公司的亏损被视作一个上市公司内部的损失而从总净利润里扣除,用这种整体法计算的市盈率更能反映市场的整体股价水平。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该市场定价合理与否。
回顾我国A股市场历史市盈率表现,1991—1993年的大牛市里,市盈率水平基本在50倍以上运行。1993—1996年市盈率水平非常低,仅在10—20倍之间,其中1994年7月份的市盈率为A股市场历史最低,仅为11.3倍,由此给1996—1997年度股市的上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1996—1999年,市盈率在40—60倍间波动,价值中枢基本在50倍左右。2000年中期至2001年中期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在60倍左右徘徊,但过高的市盈率终究要回归其内在合理水平,并由此导致2001年下半年开始的大幅调整。2002—2004年,沪市的市盈率水平为40倍左右,2005年股市大幅回落,整年市盈率基本在20倍左右运行,是近几年的低点,2005年6月6日的市盈率为19.42倍,对应当时的指数点位在998.23点,是1997以来的新低。2005年6月以后股市一路向上,市盈率基本在40倍以上运行。应该说,从市盈率的历史表现来分析,2008年5月我国A股市场31.27倍左右的市盈率处于较低的定位水平。
但分析市场的投资价值,仅仅从市盈率看是不够的。与市盈率水平对应的影响市场整体投资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上市公司业绩或业绩预期。一方面,在市盈率水平不可能大幅提升或其波动区间较窄的条件下,大盘指数的上涨只能依靠上市公司的业绩提高来推动;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预期看好时,市场的市盈率水平相应会高些。
工业企业利润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占到的比重高达80%左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者预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变化来推测上市公司利润的变化情况。
从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情况来看,2001年的增长率仅为8.1%,是近几年的一个低点。在经过2001年触底后,其增速基本在20%以上运行。而从工业企业市盈率的角度看,1996年以来都高于A股的市盈率,这与工业企业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有关。而2008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快速回落到16.5%,比2007年底的36.7%下降了50%以上。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使得中下游行业的电力和石油加工利润下降显著。其次,雪灾、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增加等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成本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从2008年二季度看,企业能否消化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利润增长率,是判定估值合理与否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结合市盈率和增长率的关系,我们用PEG来考量当前工业企业的估值水平。
PEG指标是彼得林奇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是在PE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其计算公式是:PEG=PE/预期的企业年增长率。
PE着眼于股票的低风险,而PEG在考虑低风险的同时,又加入了未来成长性的因素,因此这个指标比PE能更全面地对新兴市场的股票进行估值。一般来说,若发现PEG在1以下的股票,都会尤为关注,而那些PEG远高于1的股票则不值得介入(当然,有题材的个股不在评估的范围内)。此外,PEG还可以在同一板块股票之间对比,找出哪支股票被相对低估,更有投资价值。唯有把握公司业绩成长性的投资模式是始终有效的盈利模式,应该以动态PEG为估值的最核心指标。
我们把工业企业所有上市公司看作一个股票,来计算他的PEG,如附图。从具体数据看,PEG最低的为2000年,当时为0.7317,最高为2001年,达到6.1383。1999年以来,有5年在1以下运行,1年在1左右,2002和2007年在2以上,目前以2月份16.5%的增长率来计算,达到1.925。因此,从PEG的角度看,目前的PEG处于历史的中上水平。
假设2007年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在20%-30%间,如果以PEG=1为合理估值,则对应的上证综指波动区间在2700-4100之间,如果实际增长率提高到40%或下降到15%,则指数对应为5400点和2000点。
PEG反映的是市盈率和公司基本面即公司盈利增长率的相对关系。表面上看,这是有意义的,因为一家高速成长的公司在未来应当更有价值。问题一:是风险和成长性常常相伴随,高速成长的公司其风险也高于平均水平;问题二是:相同增长率可能是由不同的资金带来的,更有价值的公司是能用少量资金产生相同的增长率(冒的风险也更小)。低市盈率不总是好的,高增长+低风险+较低再投资需求的公司应该有一个高的市盈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