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两种衡量方法,收入流量法和产品流量法。
国内生产总值来源的收入法(也叫成本法):薪酬+企业利润+其他财产所得(租金、利息、业主收入)+折旧+生产税;——其中的流量既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成本,也是家庭从企业那里所获得的各种收入;或者说,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是生产要素的收入。
产品流量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消费:花在最终消费品上的货币价值之和。消费是GDP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为三类:耐用品如汽车,非耐用品如食品,服务如医疗保健。
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不包括资本利得)与消费之间的差额。(注意:个人储蓄是个人资产负债表中的记账,不同于国民账户中的储蓄)
(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减去所有税赋,再减去企业净储蓄(利润减去折旧和股利),再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
国民收入:GDP减去折旧而得到。代表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投资:指一年内一国的建筑物、设备、软件产品及库存等生产型资产和资本品存量的增加部分。投资是社会生产能力未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折旧是衡量一年中已经消耗掉的资本额,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
储蓄=投资。(假定不存在政府或外贸部门。投资指国民总产出中未被消耗的部分,储蓄指国民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而国民总收入和国民总产出相等)
政府采购:包括消费品如军粮,包括投资品如学校和道路,所以在统计时,只需将政府的所有采购都添加到私人消费、私人投资、还有净出口,这几个流量中即可;不包括转移支付。
一国的总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加上国外净投资或净出口。国内投资+净出口=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国外部门会为国内投资者多提供一个来源,同时也会为国内储蓄多提供一条出路。
国内储蓄的提高,无论是私人储蓄增加还是公共储蓄增加,都将导致净出口的增加。
一国贸易余额,更主要反映的是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平衡,而不是该国的生产率和财富。美国的对外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字反映的是国内的投资率高于国内的储蓄率,赤字的增长,更多的是反映投资的增长而不是储蓄的下降。
国内储蓄和投资是由收入、利率、政府财政政策等决定的。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受商业周期影响的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受资本品价格、借款利率、财政税收政策等影响)、未来预期(理性和感性)。决定个人消费和储蓄的因素有:可支配收入、永久性收入、借款手段的发展、社保体系、财富效应等。
在长期,贸易账户的调节大致由一国的相对价格变动决定,一国的相对价格变动通常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完成的。
对外净投资是和净出口相对应的概念,表示一国在国外的净储蓄,并且大致等于净出口的价值。
美国的净出口是负,故对外净投资为负,这意味着美国的外债在增加。为什么富庶的美国竟然会欠如此多的外债?答案是:美国的储蓄率低,国外的储蓄率高,以及美国的投资环境有吸引力。
美元。
汇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