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静怡教育亲子家庭教育 |
分类: 育儿心得 |
多亏有了那次“学校恐惧症”,在对待女儿学习的事情上,我调整了作为妈妈的角色,并为自己确立了以下四条重要原则。这四条原则一直贯彻至今,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原则一: 以减压为主。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轻松的。
原则二: 以鼓励为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及时的鼓励。
原则三: 以兴趣为主。用兴趣爱好引诱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原则四: 以自律为主。帮助孩子逐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和成绩负责。
以减压为主
在女儿出现“学校恐惧症”之后,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女儿减轻学习的压力。我发现一年级的很多作业都是重复性的抄写,占用了大量时间,意义却不大。于是我对女儿说:“你现在刚刚上小学,作业很多,有点不太适应,妈妈愿意在这方面帮助你。只要你上课用心听讲,回到家你能证明自己确实会了,像这些抄写作业如果觉得太多,妈妈可以帮你做。”
所以,在很多父母唯恐孩子落后,不停地给孩子增加额外作业的时候,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帮孩子写作业http://www.manyangyu.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语文和数学的抄写,如果老师要求写10个,我一般只让孩子写头两个,后面8个都是我来写。记事本上要求的作业,我问孩子:“老师检查吗?”如果孩子说不检查,我就告诉孩子:“不用写了。”
有些父母会质疑说:“这不是教孩子偷懒,欺骗老师吗?!”我跟孩子是这样解释的:“老师布置这些作业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课堂上学的知识,不是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孩子需要课后多练习才能记住。如果你上课的时候非常专心,非常认真,老师讲的东西你在课堂上就能记住。那么下课后你就没必要再写这么多作业。你可以有更多时间去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不是偷懒,也不是欺骗老师。”
令人欣慰的是,帮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时,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小学生活,写字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所以不知从哪天开始,孩子不再为作业多发愁,我也不再需要帮孩子写作业了。现在四年级了,偶尔我还是需要帮孩子赶赶作业,比如数学老师要求孩子“自愿”在家做每日一页的口算练习,孩子其实不愿做,攒到一定时候,只能由我这个当妈的上阵了http://www.manyangyu.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老师也是被教委规定逼的,非得用“自愿”这个字眼,但其实傻瓜都知道是“必须”。所以孩子心里多么别扭啊!)
以鼓励为主
女儿从幼儿园那无忧无虑的日子,突然被投入到小学这个充满竞争和评价的洪流中,所以时时地会有挫败感,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自己跟别人做比较,产生“我不够好”的想法。小学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微缩版,现实社会中我们会遭遇的一切,孩子都会遭遇。“我不够好”最初可能只是因为遇到一些小事情而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但如果不断地被重复,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成为孩子的人生基调。学习心理学之后我更加明白,成年人的低自我价值感都来自于童年,来自于那个根深蒂固的“我不够好”的观点。所以,我特别关注孩子是否觉得“我不够好”,并注意在这种时候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够好。
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字写得歪七扭八,被老师要求回家练字。女儿撅着小嘴,费劲地拿着笔写着,可是总也写不好。女儿对自己生气了,各种哭,各种烦躁。我凑过头去,仔细看看女儿写过的字。女儿无力地抬头看我,眼睛里似乎在说:“看,我写得烂极了,对吧?”我努力地想找出一个写得比较像样的字,结果真是一个也找不出来。女儿失望地低下头,好像在说:“妈妈也对我失望了吧?我真的很差劲......”结果我绞尽脑汁,终于找出了一个字,指着它对女儿说:“我觉得你这个字的这一横写得特别好,特别直,一点也不斜!”看着女儿眉头渐开,我又指着另一个字说:“这一笔的捺也写得特别好,看着特别舒服!不错,写字有进步了!”女儿突然像被充了电一样,开始一遍一遍地继续练字了。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女儿的字被老师评价为“赏心悦目”!
我发现,每次当我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都像被充了电一样。而当我贬低并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像被断了电一样。原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好像一个发电站。父母的沟通决定了我们是在为孩子充电还是断电。
有一次,女儿告诉我:“我们班长简直是全能,完美,零缺点!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又听话,又负责任......”
我问她:“这话是谁说的?”
女儿说:“老师都这么说。同学们也都这么想。”
我问她:“那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女儿低下头说:“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差劲。”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女儿说:“班长考试总拿第一名。字也写得特别漂亮,跟书法字帖上的一样。我从来没得过第一,字也写得不好看......”
我告诉女儿:“妈妈跟你的看法不同。妈妈觉得你已经够好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只能根据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他们看不到学生在学校外的表现,所以这个评价是不完整的。比如说,老师能知道你在学习上那么自觉,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吗?老师能知道你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老师能知道你出门旅行时都是自己收拾行李吗?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看不到这些。妈妈认为你已经够好了!“
女儿说:“可是老师说的话不会错!老师都那样说了。”
我说:“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说的话也不都是对的,你慢慢地就会知道。妈妈一直都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我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我肯定。这对于她日后成为一个高自我价值的人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高,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当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时,如果你能学会自我肯定,那么你就会更有力量度过人生低谷,向下一个人生的高峰迈进。而孩子的自我肯定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孩子慢慢地就能够学会自我肯定,而不再依赖外界的肯定和认可。
以兴趣为主
一年级最让父母头疼的学习问题可能就是拼音了。女儿没有上过学前班,所以没学过任何拼音。到了学拼音的时候,女儿很是头大。有一次,我在QQ上跟朋友聊天,女儿很好奇地凑过来看。我灵机一动,告诉她:“如果你学会了拼音,你就可以用QQ跟你的同学和好朋友聊天了。你愿意试试吗?”女儿当然兴趣高涨,立刻用我的QQ号开始跟她的好朋友聊上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放学后都要用QQ跟班上同学聊天。只用了两周时间,女儿打字就变得越来越熟练。拼音嘛?在打字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小菜一碟!哪里用参加什么学前班单独学拼音?!
我在一家国际教育组织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当学习的知识能与现实世界相关联时,知识就会变得有意义,孩子学起来就会更有兴趣。
我常常会带女儿去便利店门口,给她一些钱,让她自己进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完出来的时候,我就会问她:“妈妈给了你多少钱?你花了多少钱?售货员找给你多少钱?她找的钱数对吗?”这样就能帮助她明白学数学的实际意义:原来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数学。数学是很有用的东西!这样孩子学起数学来就非常有兴趣了。
在语文方面,我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用讲睡前故事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引诱孩子爱上了阅读。我讲故事的方式跟一些妈妈不同。我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跟女儿一起享受阅读的时光,纯粹就是享受。我既不提问,不试图让孩子复述故事梗概、中心思想,也不灌输大道理。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我充分享受绘本的图画和文字带来的美,享受孩子能在图中发现一些我没发现的小细节,享受孩子小小的头和身体靠在我臂弯的感觉。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放松、愉悦和享受的状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所以孩子才会爱上阅读。
女儿三岁时就开始独立阅读《幼儿画报》。到了六岁,女儿已经开始读无图的十万字小说《夏洛的网》,并且读完这本书只用了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随着女儿阅读量越来越大,我为女儿买了一个大书柜,里面装满了各种绘本和小说。阅读已经成为女儿生活中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年级的时候,女儿开始写长篇小说。她告诉我:“妈妈,我脑子里有很多故事,像泉水一样冒出来。”对于她来说,写作就是像小河淌水一样不费力的事。
女儿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也是让她得了“学校恐惧症”的原因。我没给女儿报英语班,而是想着怎样可以让孩子对英语有兴趣。有一次跟一个澳大利亚同事聊天时,他告诉我:“在国外有部叫 Dora (朵拉爱探险)的动画片小朋友非常喜欢,是给非英语母语的小朋友学英语用的,就像喜羊羊一样。”于是我赶紧到网上找出这部动画片,然后陪着女儿一起看。女儿果然喜欢,尤其是当那只坏狐狸跑出来的时候,女儿激动地大喊大叫“捣蛋鬼别捣蛋!”就看了几集《朵拉爱探险》,女儿开始觉得英语不那么枯燥无趣了,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到了二年级,女儿被全班投票选为英语科代表。而我,什么也没做,就陪女儿看了几集《朵拉爱探险》。
原则一: 以减压为主。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轻松的。
原则二: 以鼓励为主。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及时的鼓励。
原则三: 以兴趣为主。用兴趣爱好引诱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原则四: 以自律为主。帮助孩子逐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和成绩负责。
以减压为主
在女儿出现“学校恐惧症”之后,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女儿减轻学习的压力。我发现一年级的很多作业都是重复性的抄写,占用了大量时间,意义却不大。于是我对女儿说:“你现在刚刚上小学,作业很多,有点不太适应,妈妈愿意在这方面帮助你。只要你上课用心听讲,回到家你能证明自己确实会了,像这些抄写作业如果觉得太多,妈妈可以帮你做。”
所以,在很多父母唯恐孩子落后,不停地给孩子增加额外作业的时候,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帮孩子写作业http://www.manyangyu.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语文和数学的抄写,如果老师要求写10个,我一般只让孩子写头两个,后面8个都是我来写。记事本上要求的作业,我问孩子:“老师检查吗?”如果孩子说不检查,我就告诉孩子:“不用写了。”
有些父母会质疑说:“这不是教孩子偷懒,欺骗老师吗?!”我跟孩子是这样解释的:“老师布置这些作业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课堂上学的知识,不是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孩子需要课后多练习才能记住。如果你上课的时候非常专心,非常认真,老师讲的东西你在课堂上就能记住。那么下课后你就没必要再写这么多作业。你可以有更多时间去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不是偷懒,也不是欺骗老师。”
令人欣慰的是,帮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时,孩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小学生活,写字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所以不知从哪天开始,孩子不再为作业多发愁,我也不再需要帮孩子写作业了。现在四年级了,偶尔我还是需要帮孩子赶赶作业,比如数学老师要求孩子“自愿”在家做每日一页的口算练习,孩子其实不愿做,攒到一定时候,只能由我这个当妈的上阵了http://www.manyangyu.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老师也是被教委规定逼的,非得用“自愿”这个字眼,但其实傻瓜都知道是“必须”。所以孩子心里多么别扭啊!)
以鼓励为主
女儿从幼儿园那无忧无虑的日子,突然被投入到小学这个充满竞争和评价的洪流中,所以时时地会有挫败感,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自己跟别人做比较,产生“我不够好”的想法。小学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微缩版,现实社会中我们会遭遇的一切,孩子都会遭遇。“我不够好”最初可能只是因为遇到一些小事情而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但如果不断地被重复,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成为孩子的人生基调。学习心理学之后我更加明白,成年人的低自我价值感都来自于童年,来自于那个根深蒂固的“我不够好”的观点。所以,我特别关注孩子是否觉得“我不够好”,并注意在这种时候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够好。
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字写得歪七扭八,被老师要求回家练字。女儿撅着小嘴,费劲地拿着笔写着,可是总也写不好。女儿对自己生气了,各种哭,各种烦躁。我凑过头去,仔细看看女儿写过的字。女儿无力地抬头看我,眼睛里似乎在说:“看,我写得烂极了,对吧?”我努力地想找出一个写得比较像样的字,结果真是一个也找不出来。女儿失望地低下头,好像在说:“妈妈也对我失望了吧?我真的很差劲......”结果我绞尽脑汁,终于找出了一个字,指着它对女儿说:“我觉得你这个字的这一横写得特别好,特别直,一点也不斜!”看着女儿眉头渐开,我又指着另一个字说:“这一笔的捺也写得特别好,看着特别舒服!不错,写字有进步了!”女儿突然像被充了电一样,开始一遍一遍地继续练字了。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女儿的字被老师评价为“赏心悦目”!
我发现,每次当我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的时候,孩子都像被充了电一样。而当我贬低并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像被断了电一样。原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好像一个发电站。父母的沟通决定了我们是在为孩子充电还是断电。
有一次,女儿告诉我:“我们班长简直是全能,完美,零缺点!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又听话,又负责任......”
我问她:“这话是谁说的?”
女儿说:“老师都这么说。同学们也都这么想。”
我问她:“那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女儿低下头说:“我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差劲。”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女儿说:“班长考试总拿第一名。字也写得特别漂亮,跟书法字帖上的一样。我从来没得过第一,字也写得不好看......”
我告诉女儿:“妈妈跟你的看法不同。妈妈觉得你已经够好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只能根据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他们看不到学生在学校外的表现,所以这个评价是不完整的。比如说,老师能知道你在学习上那么自觉,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吗?老师能知道你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老师能知道你出门旅行时都是自己收拾行李吗?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看不到这些。妈妈认为你已经够好了!“
女儿说:“可是老师说的话不会错!老师都那样说了。”
我说:“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说的话也不都是对的,你慢慢地就会知道。妈妈一直都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我希望孩子能够学会自我肯定。这对于她日后成为一个高自我价值的人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高,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当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时,如果你能学会自我肯定,那么你就会更有力量度过人生低谷,向下一个人生的高峰迈进。而孩子的自我肯定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孩子慢慢地就能够学会自我肯定,而不再依赖外界的肯定和认可。
以兴趣为主
一年级最让父母头疼的学习问题可能就是拼音了。女儿没有上过学前班,所以没学过任何拼音。到了学拼音的时候,女儿很是头大。有一次,我在QQ上跟朋友聊天,女儿很好奇地凑过来看。我灵机一动,告诉她:“如果你学会了拼音,你就可以用QQ跟你的同学和好朋友聊天了。你愿意试试吗?”女儿当然兴趣高涨,立刻用我的QQ号开始跟她的好朋友聊上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放学后都要用QQ跟班上同学聊天。只用了两周时间,女儿打字就变得越来越熟练。拼音嘛?在打字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小菜一碟!哪里用参加什么学前班单独学拼音?!
我在一家国际教育组织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当学习的知识能与现实世界相关联时,知识就会变得有意义,孩子学起来就会更有兴趣。
我常常会带女儿去便利店门口,给她一些钱,让她自己进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完出来的时候,我就会问她:“妈妈给了你多少钱?你花了多少钱?售货员找给你多少钱?她找的钱数对吗?”这样就能帮助她明白学数学的实际意义:原来生活中每天都要遇到数学。数学是很有用的东西!这样孩子学起数学来就非常有兴趣了。
在语文方面,我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用讲睡前故事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引诱孩子爱上了阅读。我讲故事的方式跟一些妈妈不同。我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跟女儿一起享受阅读的时光,纯粹就是享受。我既不提问,不试图让孩子复述故事梗概、中心思想,也不灌输大道理。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我充分享受绘本的图画和文字带来的美,享受孩子能在图中发现一些我没发现的小细节,享受孩子小小的头和身体靠在我臂弯的感觉。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放松、愉悦和享受的状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所以孩子才会爱上阅读。
女儿三岁时就开始独立阅读《幼儿画报》。到了六岁,女儿已经开始读无图的十万字小说《夏洛的网》,并且读完这本书只用了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随着女儿阅读量越来越大,我为女儿买了一个大书柜,里面装满了各种绘本和小说。阅读已经成为女儿生活中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年级的时候,女儿开始写长篇小说。她告诉我:“妈妈,我脑子里有很多故事,像泉水一样冒出来。”对于她来说,写作就是像小河淌水一样不费力的事。
女儿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也是让她得了“学校恐惧症”的原因。我没给女儿报英语班,而是想着怎样可以让孩子对英语有兴趣。有一次跟一个澳大利亚同事聊天时,他告诉我:“在国外有部叫 Dora (朵拉爱探险)的动画片小朋友非常喜欢,是给非英语母语的小朋友学英语用的,就像喜羊羊一样。”于是我赶紧到网上找出这部动画片,然后陪着女儿一起看。女儿果然喜欢,尤其是当那只坏狐狸跑出来的时候,女儿激动地大喊大叫“捣蛋鬼别捣蛋!”就看了几集《朵拉爱探险》,女儿开始觉得英语不那么枯燥无趣了,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到了二年级,女儿被全班投票选为英语科代表。而我,什么也没做,就陪女儿看了几集《朵拉爱探险》。
欢迎关注静怡的微信公众号“幸福部落”(搜索公众号XFBL2015),获取她更多抑郁症、心理学相关原创文章
前一篇:关于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
后一篇:另类妈妈的探索和成长之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