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虎口,承载了一段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

(2024-10-29 15:39:31)
标签:

杂谈

旅游

历史

文化

2024年10月16日,应朋友之约慕名前往长城上的雄关杀虎口游览。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右玉县,紧邻蒙晋交界处。这里不仅地形十分险峻,而且是南北重要通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
我们一行从内蒙古凉城县出发,向南沿S209行驶约十几公里进入岱虎路,约三十几公里后进入S211抵达杀虎口。在我的印象里,杀虎口是荒凉、遥远的代名词,因为说起杀虎口就会想到“走西口”,就会想到那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紧紧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画面跃然浮现在脑海中,凄楚婉转的歌声唱出了当年那些走西口的人抛家舍业的艰难抉择和故土故人生离死别的悲情。

       当车辆转过一个山湾后,一座横亘在群山间的险峻关隘映入眼帘,城楼上“杀虎口”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著名的4A级旅游景区。登上新建的明代古长城,景区全景尽收眼底。依山而建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两山中间,雄伟宏阔。远眺四周,山峦上点缀的烽火台让人感到历史的深邃和厚重。S211像一条黑色缎带穿关而过,给这座古老的关隘平添了现代的气息。道路两旁商铺林立,特色食品街、民俗旅游区让游客流连驻足。景区的左侧建有右玉县博物馆,里面对右玉的历史和北魏及长城文化有详尽的呈现,是了解这里历史文化的绝佳之处。
杀虎口秦汉时称参合陉,隋唐时名白狼关,宋辽时号哑狼关,明时又名杀胡口(明朝时这里是抵御蒙古瓦剌的重要地域,故有杀“胡”之意)。清康熙三十五年,为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与塞外的贸易,将“胡”改为“虎”。和长城上的其他雄关一样,杀虎口是著名的军事要塞,其主要用于军事防御。但和其它关口不一样的是,这座要塞还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商贸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发祥地就在这里。
在山西和内蒙古人心中,杀虎口就是“走西口”的代名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五次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包括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下南洋、赴金山(赴美国旧金山淘金),而规模最大的就是走西口。从明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五百八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长年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冒禁私越长城,从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西部。当年那些走西口的人们,是生活所迫,为了能够有口饭吃而越过长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或许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一壮举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怎样的印记。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走西口不仅是一次人口迁徙,更是一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过程。走西口的人们不仅寻找到了新的栖身和谋生的环境,而且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中原的农耕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蒙古地区的农业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游牧经济方式,推动了商品交易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长城内外的经济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的这一悲壮举动,其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却是深远的。
站在杀虎口城楼上,我想了很多。我仿佛听到了金戈铁马往来厮杀的呐喊声,仿佛看到了当年背井离乡扶老携幼走过杀虎口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孩童的啼哭声,老人的叹息声好像就在耳边……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当他们跨过我脚下的这道关口时,也同时踏上了开创历史的新征程。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长城内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画卷。想到这里,城楼下这条崭新的省道上仿佛行进的不是往来的车辆,而是满载货物的往来驼队,清脆的驼铃声一直从远古响到今天……

       走西口的历史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民族团结、艰苦创业,相互尊重、以和为贵,开放开拓、不甘贫穷,诚实守信、百折不挠的精神,体现了人类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后人传承和发扬。

      我们离开杀虎口时,夕阳西下,一抹金黄把雄伟的古城楼映照的璀璨夺目。杀虎口,做为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将永远伫立在那里。而“走西口”也成为一段佳话,作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载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史册。
杀虎口,承载了一段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杀虎口,承载了一段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杀虎口,承载了一段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杀虎口,承载了一段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杀虎口,承载了一段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