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中心创造出三段六步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中采用“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基本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就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定向”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自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讨论”以小组形式就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答疑”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学生小组讨论仍没有弄懂的一些问题;“自测”就是课堂现场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测试;“自结”就是课尾学生自我总结课堂的收获及问题。很显然,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巧妙指导点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三段六步教学法是从魏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孕育而生,又在盘锦的课堂教学中生长、成熟,它经受住了教育实践的检验,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三段六步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帮助。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一定和自学能力基础上的,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实施起来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灵活运用。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自从接触到魏书生老师的三段六步教学法之后,在不断地学习摸索中,总觉得自己有些做法和“三段六步”是不谋而合的,例如,自觉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认识到每节课新的知识都是靠自己学习而获得。记得以前担任初中数学老师时,只要在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把学生“训”出来,所谓“训”就是一点点地培训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学习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我们怎样把新知转化成了旧知?等诸如此类有关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感到非常轻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许多课程都可以和学生商量着来,多数是由学生自学完成的,教师只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提高训练。
二、从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至今,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40分钟内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恰好为我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模版和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向它靠拢。这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感想:
1、“定向”环节不能很好的把握,以至于目标过高或过低,导致课堂容量偏大或偏小,要么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要么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自我反思后,究其原因是不能吃透教材,不能领会课标精神,这是今后一定多努力的方向。例如,在学习《利息》这一节时,备课时总感觉抓不住重点,自己心中有点乱。后来,经过我们备课组反复商讨制定以下目标:一、你了解哪些有关储蓄的知识;二、你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吗?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三、你能解决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吗?其中在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目标由学生课前准备,第三个目标上课时告诉学生是本节重点。实际教学时学生能清楚的理清本节知识脉络,抓住重点理解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自学阶段的质量时好时坏。学生的自学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课上定向后自学的形式,一种是采用布置任务课前预习的形式。
我经常采用后一种方式,把第二天的新知留作预习作业。预习本身也是一种自学。预习不能只是命令学生进行预习,除此之外就放任自流,这样做是无效的。我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学生如何进行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后进生的预习目标是什么,中等生的预习目标是什么,尖子生的预习目标是什么,分层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后进生的预习指导应该是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例如在初步认识圆时,第一个作业是问题形式的自学提示: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了解圆的有关概念等。第二个作业是有关圆的测试题,这些题要难易适中,侧重基础。第三个作业是关于这一节还有那些疑问?第二天在上课时可以逐个解决这三个作业。
课上自学也经常用到,自学提示的设置要精心考虑,提示过细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的思考与探究,减弱了数学新知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提示过粗,学生就会理解不透彻,达不到自学的目的。例如在学《百分数应用题》时,由于学生有解决分数应用题和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大部分采用尝试题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不做过多提示。又如在学习《成数问题》时抓住“减产一成五”即“减少原来的百分之十五”这一切入点,就把成数问题转化成了需两步计算的百分数应用题。这样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或书本提供的自学信息完成对新知的掌握,并培养了自学能力。但有一部分学生就不能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指导,就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3、讨论阶段:因为班容量较大不好掌控,怕没有实质效果只是流于热闹的形式,所以在上课时不轻易用,多数是采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形式。当然对于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的问题,还是会采取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的形式。例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肯定有一部分学生能自主解决,而有一部分学生会毫无头绪。这时就急需找人商量,教师在应及时创造机会,从而实现“兵教兵”。课堂上的情况千变万化,有些机会如果利用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自学”和“讨论”阶段需要学生很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需要学生能表达、会倾听,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天性使然,所以这两个阶段对教师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4、在答疑阶段应该是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应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实在不能解决,教师再讲解点拨。学生能解决的老师决不能包办。这一点总是做不到位,毕竟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往往过于着急,抢了学生许多发言的机会。如何调控课堂,做到收放有度,省时高效,我还需进一步学习。
5、随堂小测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检测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教师出示有层次性的检测题,面向多数学生进行检测;二是由学生出检测题,采取同桌互测的方式。一节课必须有一定量的练习做保障,做到当堂训练,力争堂堂清。
三、为了让三段六步教学法能和自己的教学有机结合,今后我应该多注意以下几点:
1、从理论上丰富自己,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多思考、多商量,找准目标,不能过于形式化。目标的出示应以学生能读懂为出发点,采用通俗易懂、有趣的语言形式。对于较难或较大的目标可采取分散的形式,逐个出示,逐个解决。
3、一定要重视自学阶段。灵活掌握它在课堂中出现的形式和时间。其中阅读课本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但不能盲目的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可以课前自学,可以把每天家庭作业中的复习型作业改为预习作业。这样既避免了作业重复机械,使作业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又学习了新知,减轻了课堂上的负担。
4、“讨论”源于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的质量让学生进行有时效性的讨论。学生遇到了疑难问题,需要学生合作讨论解决,这样自然进入合作探究状态才是合理的。同时,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学生实在是无法解决的,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要努力学习研究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模式,力争做到融汇贯通,为我所用。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离开了老师也会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正是我努力的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