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沈阳记忆123 |
日本神社入口处的狛犬
狛犬,起源于印度,与佛教一起从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所以又称为高丽犬、胡摩犬、胡麻犬。两者读音同为こまいぬ(koma-inu)。石狮传到日本称为狛犬(こまいぬkoma-inu)。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
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而在《北京形势大略》一书中则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在现代,一般石狮子则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有招财祈福的寓意,每月农历15日用清水调和御守盐为石狮子擦眼,也叫做洗目是必须做的祈福仪式。
作家龙应台在其著作《百年思索》中“从石狮子出发”一文里说道:“中国没有活生生的狮子,所以庙前画里、锣鼓阵中的狮子是走了样的狮子。然而走了样的狮子并不是谎言,因为它是图腾,既是图腾,当然就无所谓走样不走样……。”
日文狛犬,就是雕刻成狮子形状的石头,是在东亚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是西域狮与非洲狮体态不同的缘故。另一种说法是认为石狮子只不过是古代工匠在创造性想像下所刻出的象征性图腾,并非依据眼见的原样所雕刻,如同漫画或卡通里的人物并不一定外型比例要完全像真人,故无所谓像与不像的问题。
http://s1/middle/001ZF6JVzy726XIVivef0&690
http://s12/middle/001ZF6JVzy726XK7iwbdb&690
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当人从大门里出来时,雄狮应该在人的左侧,而 雌狮则是在人的右侧。而从门外进入时,则刚好相反。有些建筑物大门里外都有一对石狮子的话,门的外面(也就是进门方向)是雄狮在右侧,雌狮在左侧;门的里面(也就是出门方向)是雄狮在左侧,雌狮在右侧。也就是说,如果从大门里出来的话,门的内外两侧左边一定是雄狮,右边一定是雌狮。
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铺在须弥座上,四角垂在须弥座的四面)。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并踞于佛寺或宫殿前之狮子形造像。又作高丽犬、胡摩犬、胡麻犬。具有守门之象征意义。左右各一,或均开口,或均闭口,或有一开口含玉者。凡口开者,表示悉昙之,阿)字,为悉昙文法中一切发音的最初之音,密教以之为诸法本不生之义,或诸法实相之理体;口闭者,表示悉昙之,吽)字,为一切发音终结的闭口之音,密教以之为智德之象征。质地多种,通常为铜、木、陶、瓦、石所造,形量大小不一。古代印度即有将狮子塑像置于寺、塔、佛像等之前左右两侧。中国及日本亦有此风,且现存遗品犹多。佛教里的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