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幼儿园》中片段分析

(2010-11-23 23:12:30)
标签:

杂谈

文学院   涂凡   2008212861

 

案例一:纪录片一开始就是孩子们和家长分离的场景,孩子们扯着家长大哭,整个幼儿园都被哭声淹没了。其中有一个小男孩特别突出,哭了一整天,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大哭不舍,吃饭时也说吃完回家,拿着苹果吃还要不时喊一声:“我要回家”。而相比之下有的孩子则表现的较能适应。

 

分析:孩子的依恋类型有三类:

安全型,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的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的交谈。寻求母亲分享他们的玩耍,母亲离开时,表现为不安,有的甚至哭泣。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立即接近母亲,并迅速缓解悲哀和不安,恢复平静继续玩耍。对陌生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怯生,在母亲的鼓励下,也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

回避型:这类婴儿与母亲之间情感淡漠。与母亲在一起时,多数时间自己玩耍,很少理会母亲;与母亲分离时,悲伤程度小,能专心做自己的事,当母亲回来时,不积极欢迎,也无明显的喜悦。抱他时会挣脱或身体移开,主动回避。

反抗型:这类婴儿对母亲离开非常警惕。与母亲在一起时,喜欢与母亲保持身体接触,母亲离开后极端痛苦,但当母亲返回表现出矛盾情绪。他们一方面寻求与母亲接触,同时在母亲亲近时又生气地拒绝,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对陌生人表现出退缩、难以接近的现象。

上述男孩应该是属于安全型,对于母亲的离开表现较为激烈,寻找母亲,大哭不止。

 

案例二:孩子们不分男女一起洗澡,有的孩子还打闹着拧别人的屁股,没有感觉到害羞、不好意思,被问到以后当爸爸还是当妈妈时,却说道头发上面,说要看身体的情况。

 

分析:这些表现了孩子们对于性别的认识,洗澡的时候不觉得害羞,说到当爸爸还是当妈妈时又说要看情况,这表明孩子有很简单粗浅的性别意识,但是非常不明显。

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儿童能辨别男女性别,2.5—3岁的儿童能说出自己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3—5岁的儿童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性别的不变的,5—7岁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幼儿性别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应当给予一定的关注:

    1、正常的孩子会自然地发现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所以应该在他们开始好奇心刚产生时给予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可以避免孩子的错误意识。因为幼儿的好奇心理强,如果他们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疑问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一方面会得出使自己不安的结论,另一方面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男女之间的差别。
  2、对孩子的疑问要及时回答,不要回避和拒绝。幼儿一旦发现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就会象对其他事物感到好奇一样,急需得到回答。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及时告诉他们一些男女之间的生理知识。有时孩子的提问不那么明确。他们可能会问某种问题以暗示家长和老师告诉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不要以为这是孩子对性的不健康的兴趣。对幼儿来讲,探索性问题与其他问题完全一样。我们不应该禁止他们提问,也不该骂他们,更不该因感到窘迫而拒绝回答。老师和家长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幼儿:女孩和女人生来就与男孩和男人不同,也可以举例帮助小孩理解。如可以告诉幼儿:男孩生来与爸爸及其他男人都一样,而女孩生来与妈妈和其他女人都一个样。并告诉他们女人长大结婚后能生婴孩,会有乳房可给婴孩喂奶。而男人只能帮助女人生小孩,就象农民种田一样。
  3、对于摸弄生殖器的孩子,可以用其他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不要对孩子进行恶性刺激。因为幼儿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只是一种好奇心理。其实l岁左右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生殖器,就如他们发现手指脚趾一样,他们去摸自己的生殖器也同他们摸手指脚趾一样。一般不会导致坏习惯。家长和老师不要使孩子产生抚摸生殖器是邪恶的和干坏事的心理。我们可以让孩子继续对她自己的整个身体有一个健康的自然的概念。因为如果幼儿对身体的某个部分有不安情绪,就可能会更注意它,或者老想着它,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在以后造成不良的结果。如家长对孩子说“不,不”,或打孩子的手,强行把孩子的手从生殖器那儿拉开,过一会后孩子会更想摸生殖器。所以此类事情宜于诱导,而不宜强制。
  4、对孩子的早期性意识要正确分析和对待。
  3岁以后的幼儿对各种事物开始与自己的感情发生联系,并对异性产生了了一种幼稚的感情。其实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此时孩子比较强烈地热爱与他们接近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人很亲热。愿意经常看着他们喜欢的大人,喜欢靠在他们身上。他们开始对别的孩子的身体感兴趣,有时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的欲望。这也是幼儿喜欢爱玩“医生看病人”游戏的原因之一。其实这是幼儿的性意识早期发展过程的一个自然阶段,所有正常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会有这个过程。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合情合理地对待这种现象。如果幼儿不是对性特别有兴趣或经常性而苦恼,则不必为此而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懂得的知识越多,这种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并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