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视频现象分析

(2010-11-23 10:32:10)
标签:

杂谈

思政  荣咏鑫   2008214324

 

不要对幼儿进行心理虐待

 

   《幼儿园》视频中个别老师的做法有待商榷。如马玉兰小朋友生性好动,老师却对她课堂上的小动作不能容忍,也没有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而是直接批评;当两个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老师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便主观臆断,批评其中一位,还以“要将他调至小班”进行吓唬;甚至有一名老师直接骂一个小男孩儿“长得不像人样,就是讨人嫌,只有吃鸡腿的时候老实一点”等等。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里遭受不经意的心里虐到似乎并不少见,而这样的遭遇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教育专家认为,缺乏老师关怀爱护和鼓励的幼儿,心灵所受的创伤比体罚更深,智力和心理发展所受到的损失更大。许多研究还表明,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家庭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的主要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6种情况:1、威胁恐吓。主要是严词训斥、罚站、罚睡等。2、疏远冷落。教师常常给出一副冷面孔,对孩子不理不睬不去亲近。3、武断专横。某些教师在处事方式上“对人不对事”,对不喜欢的孩子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批评幼儿时总爱带上“从来”、“每次”、“没有一点”等夸大的字眼。4、压抑剥夺。对幼儿的天性进行无情的扼杀和剥夺,不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5、要求苛刻,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和要求幼儿,给幼儿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导致幼儿频繁地产生挫折感。6、爱算旧账。当某个幼儿犯错时,个别教师喜欢翻旧账,使幼儿背上极大的思想包袱。

    存在幼儿心理虐待现象的原因只要有:第一,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不良。爱用心理虐待的教师自身存在心理问题,而以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来逃避对幼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第二,忽视幼儿的独立人格。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更没有什么人格、尊严可言,因此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不认真谨慎,甚至肆无忌惮,从不考虑后果。第三,认知上的偏差。有的教师认为不打骂孩子就行了,其它的惩罚无可厚非。第四,教育方法不科学。没有将管教和虐待区分开来,以心理虐待代替管教。第五,不恰当的情绪宣泄。有些教师将生活中的失望、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孩子成了“出气筒”和“替罪羊”。第六,与家长沟通不好所致。第七,旁观者效应。当某个教师惩罚孩子时,其他教师或默认,或推波助澜,给了施虐者一种间接的鼓励。

    要改掉幼儿教师心理虐待的陋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2)增强法制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幼儿实施心理虐待不仅仅是教育观、教育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是法律所不容许的。有心理虐待言行的教师要站在法制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3)提高教师自身情感智商。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切忌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化倾向。(4)正确对待家长的意见。(5)加强群体监督作用。(6)讲究心理卫生。学会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认知疗法、厌恶疗法等,及时排解自身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幼儿处于身心发育的初期,幼年的生活和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时期。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心理虐待”会给他们造成难以言喻的精神负担和心理伤害。由于他们自身力量的弱小,他们很难把这种内心的伤害进行正向的调节。所以,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消除“心理虐待”,细心呵护幼儿脆弱的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