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郡纪》/卷四/州城失载地名
(2023-07-21 10:28:30)分类: 地方史话 |
《信安郡纪》
卷四 州城失载地名
(一)、失载城、坊、街、巷、门、里地名
一、城名
王城 衢州,亦称王城。白居易《长庆集·传法堂碑》“王城离域有佛寺,号兴善寺……”,以信安郡王所居称。
二、坊名
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 县 城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六朝时信安城中设若干坊;隋、唐沿袭;宋、元、明、清以十字街为界,划东、南、西、北四隅,隅内设若干坊,进行完粮纳税。
误解坊名:
状元坊 历代府、县志将今马站底称作状元牌坊所立之处,实则不然。马站底系留梦炎居所,应为人居之坊;状元牌坊,据清·光绪四年版《留氏宗谱》载:位于府山东麓留府祠堂前,为留公梦炎立。
失载坊名:
帛安坊 2000年11月5日,修建杭金衢高速公路时,在盈川村西发掘唐·贞元十一年(795)盈川县丞茹希曾夫人范氏与十六年(800)茹希曾墓碑上发现。
旌孝坊 鄂国公立(查历史上被封为“鄂国公”者仅6人:1 南北朝王杰、2 唐初尉迟恭、3 武则天朝薛怀义、4 元贞三年史弼、5 明初常遇春、6南明 马进忠,疑借常遇春之名)。
青春坊 在挺烈庄内之左鄂国公南庄( 古菱湖东南)。
绿埜坊 忠宣公(范仲淹)立(存疑)。位于鄂国公洗马塘之后(古菱湖东南)。
三朝元老坊 位于留府左边上峰巷头。
博学宏词坊 位于开元寺。宋 ·嘉泰间(1201—1204)为忠宣公长孙元治立。
相门神童坊 位于行春门外。嘉泰间为忠宣公长孙元治立。
旌烈坊 位于行春门外。宋时为忠宣公孙之妻立。
名宪坊 位于行春门外。宋时为忠宣公孙 元英立。
旌节坊 位于行春门外。宋时为忠宣公六世孙妻女留氏立。
除帛安坊之外,其他各坊均见清·光绪四年版《留氏宗谱》载。
三、街、巷、门
失载街名
涂山街 府山之东,原留氏宗祠前。
失载巷名
上峰巷 宋代名,位于府山西麓。
失载门名
行春门 宋代名,位于东门子城。
姑蔑义门
见民国六年《双泉徐氏宗谱》载:汉甘露间衢州有此地名。
四、里名
里,古字形从田从土,本义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里又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指街坊、家乡。
衢州城内之里作者曾在《衢州故城史话》中已作记述,不再重复。
民国十六年衢州城区设里、闾、邻进行行政管理:
里:菱湖、鼓楼、东河、中河、西河、光远、衣锦、太平(上营)、警钟、钟楼、新河、德坪共12里;
里长:菱湖里汪景云、鼓楼里周伟伦、东河里周胎谷、中河里刘谦、西河里吴允明、光远里李金恕、衣锦里王子选、太平里卜甫梅、警钟里仇进思、钟楼里江文祥、新河里徐绍茶、德坪里周廷昇;
民国二十年,12里合为4里:光远 里长李金恕,钟楼 里长 江文祥,中河 里长 刘谦;
二十三年,改里为镇,下设73保:峥嵘镇 镇长郑宗瑞;
二十六年,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到衢州视察,改设峥嵘、鹿鸣2镇,以东门街、新桥街、南街、道前、美俗坊分界,街北为鹿鸣镇、街南为峥嵘镇,撤销郑宗瑞镇长之职,抬出2个大学生高渠任鹿鸣镇镇长、刘远扬任峥嵘镇镇长;一年零五个月之后,峥嵘、鹿鸣2镇合併,仍立峥嵘一镇,郑宗瑞复出,任镇长;
三十一至三十五年,重设峥嵘、鹿鸣2镇;程鸣皋、李镜如、程强芝、汪永发、傅雨亭先后任峥嵘镇镇长;潘蚐来、张承达、孔宪廷先后任鹿鸣镇镇长;
三十六年,峥嵘、鹿鸣2镇合併,设峥嵘镇,李镜如任镇长。
前一篇:《信安郡纪》卷三/二、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