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形意拳基本功法
——宋家庄王应忠师父所传
周鹏飞
王师父所传形意拳是老式的、传统的、原则原味的形意内家拳,它经过几辈人的传承,把通背拳、八卦掌、太极拳等内家拳的核心功法有机地与传统形意拳融为一体,自成体系,别具特色,是武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它的传承关系是:
李洛能→
|
李太和→
|
王友祥
|
→刘森林→
|
李翼城→
|
王应忠
|
|
倪水海
|
董林书
|
→胡会宝
|
→
|
一、七拳
武术就是打人的技术,本质就是技击,需要有攻击武器。人的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个部位就是最好的攻击武器,在形意拳中把这七个部位叫做“七拳”,这样的配置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远发手足、近发肘膝、贴身肩胯,另对方防不胜防。但并不是说,知道七拳就能运用,而是需要通过练习,使这七个部位能灵活自如。先人们通过实战实践,用他们聪明的智慧总结出一套练习七拳的办法,使这七个部位能挨住何处何处发,顺势打人,随时发出强大的攻击力,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
(一)头
头相当于“司令部”,所有的动作都是由头来指挥的,是重点保护的地方,它的机动性必须好,能非常灵活地躲避对方的攻击,当然也要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练习头,使头部能灵活地前后左右旋转、晃动,这样对方就找不到固定的目标,不好攻击,同时使头能摔出劲来,去攻击对方。
练法:两脚平行站立,两脚尖与肩同宽,向前或微微里扣;两手抱腹或叉腰;嘴唇轻闭,牙齿轻合;眼睛半闭;全身内外都放松。头向前,向右,向后,向左,再向前,这样向右转圈,转的时候好像把头放在肩上一样,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慢,由慢到快,圈数不定,向右转与向左转交替进行。如果感觉头晕,两手臂向前平行伸出,两手掌相合,然后眼睛看住大拇指,慢慢向自己身后转动。如果向右转,左手摸住右手臂,从手到肩。反之相同。这样可以减轻由转圈引起的头晕。
用法: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
(二)肩
肩膀是连接躯干与手臂的部位。肩活,手臂才能放松,灵活转动,才能出手速度快,才能使手臂发出寸劲或摔出鞭子劲。膀活,才能侧身调膀,在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攻击对方。
练法:两脚与肩同宽站立,脚尖朝前,双手叉腰,全身内外都放松,两肩交替向前或向后转动划立圆,要由慢到快,圈数不定。
肩部的锻炼要贯穿于每一个动作当中,要掌握好松的原则,肩松,手才能灵活,才能把劲传到手臂上,内脏才能松下来,才能虚胸实腹,气沉丹田。
用法: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三)肘
肘是上肢之中节,如果肘被人所制,则上肢变化不灵,处于被动,因此肘关节的灵活、自如运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肘部的进攻威力特别大,只要是距离合适,攻击敌人由于距离短,攻击力强,往往使对方难以防范。
练法:两脚三体式站立,顺步出手,后手摸住前手臂肘部,前手手心朝前向前向下,再折腕向里,从自己胸部向上钻出,再向前,这样划成立圆,圈数不定。在转圈的过程中,手始终要摸住肘部,不要离开。当这样转圈熟练后,再以相反的方向划立圆,也就是说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
反之,相同。
练习时身体要适当下蹲,重心要随着手的动作前后变化。
用法: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四)手
手是上肢之稍节,攻击距离远,灵活,变化多,是进攻与防守的主要部位,它是剑,它是刀,它是爪,它是锤,它是斧,它是辊,它又是鞭。它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出,能回,能来,能走;它能击,能刁,能领,能擒,能拿。手的这些攻击方法、手段,要想全面掌握,手腕必须活,手必须能在运用中灵活地进行阴阳转化,才能变化无穷,使对方防不胜防。
练法:两脚与肩同宽站立,脚尖朝前,上亮手心,下亮掌。
用法:出势打法手当先,上下左右如雷闪。
格打遮拦凭变化,武艺相争步为先。
(五)胯
胯为一身之中节,全身之轴。如果胯部不活,则身法就不会灵活,底盘就不会扎稳。这样就会导致,一是攻击对方的力量不足;二是自己容易发飘,不稳当。尽管与人交手直接用胯攻击的时候不是很多,但胯的锻炼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重视。
练法:两脚平行站立,略宽于肩,脚尖朝前,两手贴于臀部外侧,向左或向右交替转圆,转成平圆,转的时候两脚放平,粘住地,全身要放松,速度一定要慢。也可以一边转,一边往下蹲,胯与膝一起转。
用法: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六)膝
膝是下肢的中节。控制了对方的膝就控制了对方腿,要想不被对方控制,就必须加大膝部的顶劲、摆劲。
练法:
1、揉膝。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脚尖朝前,两手轻放于膝盖上,向左或向右转圈,一定要注意揉膝时,脚要抓住地。
2、向左、向右起膝,起膝时脚尖向下,腹部里收。
用法: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七)足
足是下肢的稍节,但它又是一身之根节,练武之人都知道脚底生根,由于方法不对,有不少追求武学的人一辈子也是脚下发飘,脚底无根,与人交手时根本站不住,对方一推一拉就站不住了,两脚乱动,这种情况就谈不上其他技法了,必败无疑。
另外,只有脚下生根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用脚去攻击对方,这样腿部必须有支撑力,能在与人交手时抬起脚来,进行踢、踩、扫等攻击手段。
练法:双手叉腰,一脚站立,另一脚点三角形或转圈,速度要慢,与地轻轻接触。支撑腿要往下蹲,上身要中正,不可前后左右摇晃。
用法: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与人较勇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以上就是七拳(头、肩、肘、手、胯、膝、足)的锻炼方法,看似简单,可内在的含义很丰富,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所在,希望大家能重视。练习时要按照从上到下,由头到足的顺序,不可颠倒,一定要在全身各个部位都放松的情况下去练习,不可有丝毫用拙力的地方,否则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还会对身体有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存在,特设以下两项练习:
(A)伸展练习: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自然放松站立,两手臂向前平行伸出,手心相合。然后一手臂往上、往后、往下、往前、往上转圈,同时,另一手臂往下、往后、往上、往前、往下转圈。转的时候,要放松,不要出力向后摔自己的手臂,能转多大的圈就转多大的圈,不要着急,慢慢就会到位。
此练习可以使全身得到充分的伸展,有利于放松。还可以,充分地打开肩关节,起到开肩的作用。
(B)放松练习:
两脚相并,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然后用脚尖原地向上往高跳,速度不要太快,要全身放松。
此练习可以使全身各个关节、肌肉和内脏都得到充分的放松。
二、八膀
八膀的基本步法是“三体式”步,先把“三体式”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右图,两脚前后拉开,前脚尖与后脚跟在一条直线上,身体尽量下蹲,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自己的肩宽稍长些,具体根据自己的身材大小掌握,以自己能站稳、发上力为准,前脚脚尖要向里微扣,与前进的直线约成十度到二十五度左右;后脚的脚尖也要向里扣,与前进的直线成四十五度左右。
八膀是王师父所传心意拳所独有的,其他心意拳没有。八膀是猿猴通背拳当中的八个基本动作,通背拳的长与心意拳的短科学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八个动作看似简单,可它是心意拳其他功法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练习八膀,而直接去练习五行拳、十二形拳,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八膀中的这八个动作,包含了很丰富、很合理、很巧妙、很科学的技击含义,它进一步对七拳进行了练习。只有沉下心来,坚持练习,才能体会它的味道,它的妙处所在。
(一)一膀
以三体式步站立,身体尽量下蹲,前脚尖微里扣,轻轻点地,脚后跟抬起,膝向前顶。顺步伸出手臂,手臂要伸平、伸展,大拇指向上,四指向前伸出,要注意手尖、鼻尖、脚尖三尖相对,在一个竖平面上。然后另一手臂在这一竖平面上以肩关节为轴进行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的摔动,摔得时候手臂一定要伸展,摔圆。当后手臂摔到与前手臂相合时,两手臂都要旋转,两手掌上下相合,然后不停顿再继续摔,可以从上往下摔,也可以从下往上摔。
练得时候,身法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手臂包括手指一定要伸展。前脚不可着力,后脚尖往里扣。全身各个部位都要放松,呼吸自然。
(二)二膀
两脚以三体式步站立,身体下蹲,前手翻腕从自己心口往上穿,然后向前推,再往下劈抓,这样划一个立圆;后手以勾手从前往下往后再翻腕往上往前,也划一个立圆。两手臂交替划圆,两小臂在胸前相磨交错。两手臂划圆时,重心要前后虚实变化,当前手向前劈击或推击时,重心在前,同时注意膝向前顶,前手臂的劲力可以发在手,可以发在尺骨,也可以发在肘,因此练习时要尽量亮出肘与尺骨。以上是静步练法,当然也可以动步练习,动步练习时,一定要手与步合,步法要用半步。
(三) 三膀
以三体式站立,两手手腕内勾交替从胸口往下插,再往上、往回,划立圆,要做到手尖、鼻尖与脚尖三尖相对,在一个竖平面上划。同时要左右调膀,重心前后虚实变换。练习时要全身放松,当两手从下往上抓的时候,要意想到脚蹬地的力量传到手上来。
(四)四膀
出右脚,同时用左手依次拍右肩、右肘、右手,然后身体下弯,左手拍右小腿,右手往后往上摔,手臂摔击后背。练习时头要抬起来。
(五)五膀
前脚外摆脚,同时前手臂往下往回从自己胸前往上往前往下摔,另一手臂往后往上往前摔,两手臂要交替摔,要摔圆,手臂伸直,最后在腹前两掌相合,缩身吸步,缩身时身法
要正,这样交替一左一右练习。
(六)六膀
三体式步,进前半步,进步的同时,两手从前腿膝盖两侧向上握拳,突出肘与尺骨。练习时,全身放松,脚蹬地的力量要能传到手上、肘上,要有这个体会。
(七)七膀
出右步,两手在胸前相合,然后在左手与右手臂粘连的情况下,右手臂向前伸展,然后向上向后摔,再向下摸住自己的右胯,右臀部,右大腿后外侧,右小腿后外侧,右脚跟,右脚面。这时肯定得向下弯腰,然后摸住自己的右脚面,右腿前部两手再在胸前相合,然后再出左步,摔左臂,动作与右侧相同。
(八)八膀
以三体式步站立,步法用前半寸步,手法用燕子抄水单推掌。练的时候走步法可以走十字步,七星步,前半寸步等。练习时需注意身体要下势,要感觉脚底下的力能够发出来,向前推掌时要把前小臂竖起来,这样手臂三节劲才能用出来,手向前推出后要快速收回来,两手要阴阳相合,后手放在肘弯处。
以上就是八膀的练法,练时一定要做到手轻、脚轻、肩膀松(活),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动作与意念要结合起来练会有更好的效果。
七拳、八膀是王应忠师父所传形意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基本功法,其他功法在七拳、八膀的基础上才能练成,也就是说,如果想把形意拳的核心功法(五行拳、十二形拳)练到家,不在七拳、八膀上下功夫是不行的。反过来,你所学所练的大量的复杂的其他功法最终还得归到七拳、八膀上来,还得用七拳、八膀去攻击对方。
(本资料是由王应忠师父口传身授,其徒周鹏飞整理而成的,仅供内部学员参考使用,不得向外部人传阅。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功夫不精,体会不深,如有缺漏或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使其不断完善。)
二00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