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味分类 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2016-10-28 10:26:47)
分类: 教学研析

领域

科学

活动类型

 操作

活动内容

趣味分类

活动来源

幼儿园课程指导

实施时间

2016.5.11上午

活动目标

1.学习多次分类,即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再按另一特征再次分类。

2.敢于大胆尝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愿意配合同伴的要求。

活动重点

    学习多次分类,即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再按另一特征再次分类。

活动难点

    敢于大胆尝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愿意配合同伴的要求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集体分类。

1.出示16块积木,请小朋友把它分成两类,说明分类理由,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并引导幼儿归纳不同类积木的特征。

2.请小朋友把分开的两部分再次各自分类,说明依据,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并归纳特征。

二、分组分类。

1.把小朋友分成10人左右一组,各组把自己的组员进行多次的分类,并进行记录。

2.分享每组的成果。

三、操作练习。

使用幼儿用书,按要求摆一摆,分一分,练习分类。

7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今天早上趣味分类,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地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特征,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与幼儿的配合时比较默契的,教师让幼儿动手操作,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特点。我先要求孩子想一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图形,颜色或大小,然后再动手分。

    今天,通过操作娃娃脸,使幼儿能直接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乐趣,通过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热证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体差异,这次教学能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趣是我最大的收获,但在教学上还有令我深思的地方,目标达成的同时,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绳索被老师牵引着,如果教师不是前面的牵引而是在旁的指导与启发,那么幼儿对这部分的知识更巩固、更牵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