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俘,遭到杀害,时年55岁左右,其轰轰烈烈的一生戛然而止。他死后,被世人尊奉为“武圣”,和“文圣”孔老夫子遥遥相对,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偶像。
关羽为什么这么受推崇?因为他在能力上智勇双全,性格上忠义可嘉。在武艺和勇气方面,《三国志》记载,关羽在短暂效命曹操期间,单骑突入敌军阵中斩杀了大将颜良,“诸将莫能当”,帮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来他镇守荆州时,刮骨疗伤,“言笑自若”,可见其勇冠三军。
在智谋方面,刘备投奔刘表时,从没有接触过水战的关羽独自去江夏训练水军,而且成效不错。后来,关羽一人镇守荆州期间,对曹魏发动了襄樊战役,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搞得曹操差点想迁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说明关羽真的有两把刷子。
说到“忠义”二字,关羽就更值得大书特书了。关羽从184年跟随刘备,中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刘备也一直不得志,直到26年后才拿下荆州,但关羽从一而终,连曹操挽留都没有用,忠得不要不要的。关羽的义,最明显是体现在对曹操的态度上。关羽一直对曹操充满敌意,但他被迫投降后,感念曹操各种对他好,就主动在战场上出大力帮曹操对抗袁绍,之后才悄悄离开。
正因为智勇双全,忠义兼得,关羽作为一名武将,生前绝无仅有地同时得到了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位大老板的欣赏。刘备不用说了,关羽在世时一直是蜀国的二把手,地位高于诸葛亮和张飞。曹操也对他极尽笼络,封他为汉寿亭侯,送给他赤兔马。孙权最有意思,想跟他结成儿女亲家。
但是,关羽最后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不仅丢了身家性命,还导致刘备丧失了荆州,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梦想,从此,蜀国政权就再也没有机会向外扩张了。那么这么牛逼的关羽败在哪里呢?
一般的说法是关羽太骄傲,日益滋长的自满情绪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比如他对待敌方曹魏阵营就过于了高估自己的实力,贸然发动襄樊战役,导致深陷战争泥潭,即使在局部取得一定胜利也没卵用。对待友军孙吴政权时,傲慢无礼,各种磋商都是不欢而散,和对方关系越闹越僵,导致孙权下定决心偷袭他。对待自己的部下,也是采取恐吓式的领导方式,动不动就说“看我回头怎么收拾你们”,结果这些人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总而言之,是骄傲害死了关羽。
但是,骄傲本质上是一种充分自信的表现。三国乱世,风险那么大,没有绝对的自信心是很难混下去的,因为过于自信而犯一些错误很正常。
比如曹操,就跟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把其他所有人都看扁了,你说他骄傲不骄傲?张绣向他投降时,他立刻把人家的婶婶搞上了床,完全是一副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结果张绣叛乱,杀了他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这其实也是骄傲自满惹的祸。
比如孙权,年轻的时候把尾巴夹得紧紧的,到了晚年的时候谁的话都不听,连他的老师张昭都被他给逼得退休了。而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陆逊,也因为向他提了各种建议,最后被他给逼死了。
再比如诸葛亮,年轻时还没出山呢,就“自比管仲乐毅”,后来当上丞相,蜀国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刘禅都成年了,他也没放权,他的潜台词就是“你们都让开,让我来”,说穿了这也是一种骄傲的表现。
所以,三国时期,自信心爆棚,在那些英雄人物当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说白了,现在出来创业的人,哪个人不是觉得自己牛逼得不行?你要是没有这份自信心,就该考个公务员,进个国企什么的,别来趟这份浑水。
所以,我认为关羽的最大缺陷不在于他骄傲。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换句话说,狐狸善于灵活变通,但总是飘忽不定,而刺猬有坚定的价值主张,采取“一招鲜”的方法对付所有难题,遇到任何问题,它都把刺亮出来。我们今天讲的主人公关羽,就是一只典型的大刺猬。
他的刺猬理论就是忠义,一切事情,只要符合忠义,他就干,而且怎么干都行;不符合,他就不干,简而言之就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观。这种极其简单的“运行代码”让他的行事风格非常鲜明,甚至于到了偏执的地步。他自始至终都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遮蔽了他的理性,让他一步步走向深渊。
比如早期刘备依附曹操的时候。曹操邀请大家一起打猎消遣,关羽就向刘备建议趁机把曹操干掉,刘备坚决不肯。在曹操的地盘干曹操,很显然是一件成功率极小且即使是成功了也是同归于尽的事情,但关羽想得出来。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符合忠义啊,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嘛。至于他自己和刘备的小命,那完全比不上忠义二字。
前文说到孙权曾经派人向关羽提出结儿女亲家,这是一件增进双方友谊的大好事,但关羽的态度是“骂辱其使,不许婚”。有人说这说明关羽很骄傲,我觉得不是,很显然孙权的实力比他强多了。关羽可能自始至终都把孙权当作敌人来看待,在他的忠义价值观面前,孙吴是个割据政权,割据政权就和己方“兴复汉室”的目标相抵触,所以你孙权是敌人,既然是敌人,我干嘛跟你搞好关系?
发动襄樊战役是他走向失败的关键一步,因为这让他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关羽虽然智勇双全,但他孤身一人在荆州,刘备远在四川,支援他非常费劲。而襄阳、樊城距离许昌很近,补给线短得多。你关羽即使取得初步胜利,也将面临曹操源源不断的援军,所以其实很难打。
但是关羽打了,你可以说是他过度自信,但更大的原因他认定这是符合忠义的事情,必然所向披靡。在此之前,襄阳樊城地区出现了局部叛乱,于是关羽就认定这是曹魏政权丧失民心的表现,他这个代表正义和真理的人一旦出手,对方肯定望风而降。实际上关羽完全错估了形势,强烈的道德优越感干扰了他的判断。因此,他最后的失败就很难避免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无数像关羽这样的刺猬,他们的价值观非黑即白,他们的判断斩钉截铁,他们深信自己站在正义和真理这一边,反对他们的,要么是蠢货,要么是坏人。小布什说:凡是不和我们站在一边的,都是敌人。这种态度的危险在于,把复杂的、多维度的世界简化为单调的、单维度的世界,这必然离真实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