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三体》之父刘慈欣:拿到诺奖人生就毁了

(2016-10-25 07:59:52)
标签:

杂谈

【欧洲时报记者余梁意、实习记者周乐怡 于墨璇报道】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13 日开始了他为期10天的欧洲科幻之旅。15日,大刘在伦敦接受《欧洲时报》独家专访。

图为刘慈欣对欧洲时报写的寄语。

关于欧洲之行

欧洲时报: 这次行程名为欧洲迷上中国科幻,你觉得这次行程,您最期待的部分是什么?最想向西方世界表达的是什么?

大刘: 我多次来过欧洲,以前要是以工程师身份出差来,2012 年作为作家第一次来伦敦,这次去三个国家,为的是《三体》第三部英文版相关的推广宣传。来英国觉得意义很特殊,英国是科幻小说发源地,世界第一篇科幻小说就在伦敦诞生,虽然现在科幻小说中心转移到美国,但是,欧洲不同于美国,欧洲很有文学底蕴。我的科幻小说在这样的文化厚重的环境下能够出版,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我对这个很期待。

欧洲时报: 近日的签售会非常火爆,听说在格拉斯哥也是,我发现您的书迷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既有90 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能谈谈签售对书迷的感受么?

大刘: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更加进一步证实了科幻小说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类型。

科幻小说关注的不像其他现实主义文学那样,关注的是某个国家 ,某个群体的或者是注重刻画某个人的故事。

科幻小说最宝贵的特性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关于创作

欧洲时报: 《三体》在英国亚马逊的评分非常高,我也在伦敦地铁上看到有英国读者在看英文版的《三体》,你觉得其中一些故事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反应?我记得你刚写完第三部时说过,觉得国外读者不会感兴趣,还挺不自信,海外读者的视角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大刘:从自己的写作来说,我的书在西方产生巨大反响没有预料到,现在美国是科幻小说的中心,《三体》最初到美国,我抱的希望是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有科幻小说,而现在远远超过这种期待。

我最初写作当然是面向中国读者,但也并非只考虑中国读者的感受。首先科幻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体裁,中国的科幻输出到美国或欧洲,文化差异肯定存在 。

比如西方浓厚的基督教文化不存在于中国,西方对于克隆,创造生命等问题不太接受(认为那是上帝做的事情) ,但是在中国却没有很大的感觉。

科幻小说在中国是外来品,我看着西方科幻长大,中国传统中没有科幻的元素,我作品中蕴含的现代元素、思维方式是共通的,不同于乡土文学中存在的隔阂。

欧洲时报:如果没有刘慈欣,中国会不会有《三体》?或者说会不会有第二个“刘慈欣”,达到您现在在中国科幻小说领域已经达到的高度?

大刘:中国有优秀的科幻作家,作品优秀,创作理念不一定一样,王晋康、韩松、郝锦芳,但是侧重方向不一样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家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力不如我,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我的作品获得影响力,有作品以内、以外的原因,也有幸运的因素,还有大环境的因素。

比如中国文化存在感在逐渐加强,所以,让更多读者注意到中国的科幻小说。

欧洲时报:你曾说过,《三体》之后再无激情,但是去年你在接受采访时说,您有在探索新的故事,和《三体》不一样的题材,是否可以透露下一步作品会在什么时候出来?

大刘:我现在精力放在影视方面,即《三体》电影的拍摄。以后写什么顺其自然,《三体》从想法萌生到出版有十多年的时间,写作时间三四年,但这个最初的构思和想象的时间会很长,只有自己对想法产生兴奋感,读者才会喜欢。

欧洲时报:美国民谣歌手Bob Dylan 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你怎么看?有想过下一次会获诺奖吗?如果真得了,你会拒绝么?

大刘:坦白说,我是工科生,不懂诗歌也不懂美国民谣,也没听他的歌。但我认为,诺贝尔奖最大的进步是在回归普通大众。因为诺贝尔奖原来有些将文学拉离大众,这次授予通俗公众的人物,我是双手欢迎。因为文学想拥有生命力必须回归大众,这也是本次是诺贝尔奖理念重大的突破。我并不期待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太高了,获到了的话,生活就毁了(笑声),莫言家的墙皮都被扒了,后院的萝卜都被人挖走做纪念,那样太可怕了。 雨果奖没有很多人听说过,但是在科幻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两者选,我肯定选雨果奖。

不过,若真得了诺贝尔奖,如果拒绝不就会更红了么(笑声),但我肯定不会得的(严肃脸)。

关于电影

关于您的《三体》即将要被拍成电影,书迷们都十分期待,对于现在电影的拍摄到哪个阶段了,你是否能透露一些?据说《三体》系列将会陆续推出6 部电影,这个消息可靠么?

大刘:外景已经拍完,目前电影处在后期制作阶段,具体几步看以后具体进程,但第一部书计划拍两部。

欧洲时报:对于硬科幻电影,有商业成功的典型,也有失败的案例,对于电影上映你有什么预期?你以前说过,想上太空,但是没钱,这部电影的回报是否会离上太空的愿望更近一步?

大刘:首先,科幻电影要避免一个误区:不要将电影商业上的成功跟质量对立起来,不是说观众喜欢的电影就是坏电影。我认为科幻电影要成功一定要有市场,如何做到观众欣赏和作品质量的平衡,是挑战,也是需要电影创作者的努力的地方。 中国科幻电影以前是零星的制作,没有太多经验。从制作者来说,我们了解中国影视的现状,想直接拍出好莱坞大片同级水平不太现实。这个我也是抱平常心态,只看作是良好的开端。

至于太空旅行要两千万美元呢,还是太贵了,不太可能实现,我现在的愿望已经不是上太空了,而是能够通过保存生命的方式冬眠,穿越到未来看看。

欧洲时报:对于反复改编的剧情脱离原著,您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表示理解,但是您有底线吗?大刘:首先,小说和电影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必须改变来适合艺术形式,我完全理解这种改变。但是,说句实话我觉得《三体》电影剧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忠实原著了。

关于个人

欧洲时报:您此次欧洲之行排的特别紧密,论坛,讨论,书迷签售,见面,这种生活你习惯吗?

大刘:每年像这样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是在家里生活 ,这方面我是比较有底线,不让生活被太多的活动毁掉。

欧洲时报: 如果这次不是因为工作来伦敦,你有哪些想去看的地方吗?

大刘:有很多地方想去,但是出来工作,很少有时间出去,但是伦敦一些知名景点都去看了。欧洲也有很多地方想去,毕竟欧洲是科幻小说的发源地,科幻与欧洲深厚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欧洲时报:有些网民留言,说您的作品里男性很英雄,女性不讨喜,说您是直男癌啊?您怎么看网民这样的推测啊?

大刘:可能这些读者只看过《三体》吧,我前面的书也有主人公是女性,不是负面的女性角色。

其实我写作对人物关注不多,不多考虑其性格特征,有些人物男女都可以。

欧洲时报:你说你是个乐观主义者,你有会恐惧的事情么?

大刘:当然会,每个人都有恐惧的事情,比如对死亡,大灾难、恐怖生物的恐惧,我都会有,但是没有特别的恐惧。

关于阅读

欧洲时报:您近期在看的书是什么?您曾经反复看的书是什么?

大刘:最近在看《上帝的图书馆》,是美国刚翻译过来的科幻小说,曾经反复看的是阿瑟克拉克(英国科幻小说家)写的科幻小说。

欧洲时报:对于对科幻创作爱好者,或者是青少年们,您有什么建议吗?换句话说,怎样能追赶你?

大刘:对青少年建议是如果爱好科幻小说,不能只看科幻小说。

阅读领域其实应涉及相当多,比如自然科学、文化、社会科学、文化历史,应该广泛浏览各领域最好的书籍。

欧洲时报:如果不写小说,不做工程师,你还会去做什么?

大刘:从性格来说,很难再从事别的行业。

再走一遍可能还是当工程师和作家,有些就是命中注定吧。

科苑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