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长古川仁美
四周跳、强有力的表演、修长的身材、微笑的脸庞……羽生结弦的魅力点很多很多。表演时拼尽全力,有时甚至认真得可怕,而表演结束之后,却又转而流露出天真可爱的笑脸。要说他最具魅力的地方,大概就是像这样各种180度大转变的表情吧。
那是2010-11赛季,升入成年组后的首场国际大赛NHK杯自由滑时发生的事情。羽生以专注的表情等待音乐响起,成功完成了表演最开头的、对他来说也是正式比赛中的第一个4T,随后又完成了一个接一个的跳跃。但是随着体力逐渐耗尽,羽生似乎有些跟不上《流浪者之歌》细碎又快节奏的旋律,他拼命坚持,但还是快要跟不上,继续咬牙坚持……体力虽已耗尽,却仅凭坚强的意志坚持滑下去,这位高一学生的表演,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睛。这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了,但让观众惊讶的不仅仅是这份不服输的强烈意志。羽生以单膝跪地的姿势结束了表演,他微蹲在冰上,拼命地调整呼吸。他的表情也忽然变得充满稚气、纯真可爱。这种反差,再次让人惊讶。
在比赛的后台也是这样。刚才还在释放浑身的热情,展现着让人不敢轻易触碰般的炽热表演,现在却又一下变身为好青年,活泼地叫着“啊!你好呀!”同你打招呼。
那是2012年3月,首次参加的世锦赛的自由滑时发生的事情。在2天前的训练中羽生扭伤的右脚,但他却并未对外公开此事,从节目最初开始就全力表演。他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四周跳等跳跃,身处法国尼斯会场的观众都被他深深吸引。就在这时,他突然身体前倾、脚尖被冰面挂绊而摔倒。整个会场充满了观众们“怎么回事,他没事吧?”的声音,而重新站起的羽生却毫不犹豫地进入了高难度跳跃3A 3T的助滑轨道。在那个瞬间,他感到“助滑距离不够,速度不够”,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想着“助滑是一团糟也没关系,拼尽全力滑出速度!绝对不能摔倒!”他全力以赴地起跳,出色地完成了跳跃。在最后的步法开始之前,甚至“哇啊”地喊出了声,用尽所有力气,展现了充满气魄的步法。这段步法整个会场融为一体,全场起立为他喝彩,而刚刚结束表演的他精神依然高度集中,眼神凌厉。但当他从专注模式中解放出来后,表情却立即变得十分柔和,和几秒钟前的他判若两人。跟四周的观众致意后羽生回到了场边教练的身旁,在和教练拥抱前的一刹那,一滴泪从他的眼中掉落。在等分区,羽生吃惊于自己的高分,他的反应真实而坦诚,那是与17岁的年纪相符的少年的表情。这表情,与要将自己所有能量燃烧殆尽一般的表演截然不同,这种反差也备受瞩目。
“想要变得更强”“想要滑得更好”“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应该怎么做”,羽生总是在思考这些问题。他仔细认真地观察周围,总是尽全力尝试去做到最好。之所以在2012年4月时选择跟随布莱恩·奥瑟教练并将训练据点转移到加拿大多伦多,也是因为考虑了“为了变得更强,应该怎么做”。这些想法逐渐在现实中成形,从那之后他逐渐赶上曾遥遥领先于他的陈伟群(2011/12/13年世锦赛三连冠),在2013-2014赛季,羽生成为大奖赛总决赛、索契冬奥会、世锦赛的三冠王。在刚刚过去的2014-15赛季,虽然他经历了与其他选手的激烈相撞、进行了脐尿管残余症的手术和扭伤等困难,却依然在花滑大奖赛大奖赛总决赛和全日本锦标赛上夺冠,世锦赛则获得第二。
羽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感受力也很强,他善于观察,每当他思考一些事情或是感受到什么新感觉时,都会表现在脸上。例如,他17岁的时候曾认真地望着记者们的采访笔记说“做记者的,果然是文科的比较多呢,而且会像这样写得满满的呢。”在奥运会之后的冰演的训练中成功落冰4Lo之后,他天真无邪、兴高采烈地说“我落了4Lo啦!!我感觉能成,稍微试了一下,咻——的感觉就跳成了!”在上个月GP加拿大站的记者会上,他很努力地用英语说话,刚一说完,他便松了一口气又展现出有些难为情的笑容。
这样的他,在12月7日迎来了21岁生日。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成人滑冰运动员,正在迎来作为一名滑冰运动员的成熟阶段。虽然他已经获得过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全日本锦标赛的冠军,但他心中所想仍是“想要滑得更好”“想要变得更强”“为此应该怎么做”。充分思考,不断尝试,经过反复摸索和失败后逐渐找出解决办法并获得成功,当他完成了与自己的理想相近的表演时,滑出了让自己都感到吃惊的表现时,已经成为一名成人滑冰运动员的羽生结弦所展现出来的,还会是那一如既往的天真可爱的表情吗。又或许,是一种不论是我们还是羽生结弦自己都前所未见的表情,在未来,也许我们将与之相遇。
羽生结弦、冰场下本色
——“像是遇见了自己都不了解的另一个自己”
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用高难度的节目为我们拉开2015-2016赛季的序幕。在前几天刚刚结束的大奖赛日本站上,他以前无古人超过300分的总成绩刷新花样滑冰世界最高得分获得冠军。尽管过往有数不清的辉煌战绩,羽生选手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在接下去举行的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上,他将向总决赛三连冠这个目标发起冲击。因为想要看看 21岁的他在冰场下的样子,我们在赛季开幕之前去采访了羽生选手。
“能在椅子上跪坐吗?”“稍微走两步”“试试看把头发揉乱” 站在镜头前的羽生,面对摄影师毫不客气接连抛出的高难度要求,都能轻松应对。但和在冰上相比,羽生还是有点不习惯。在摄影师说“OK”的时候,他的表情忽地放松下来,露出非常温柔的笑容。有好几次,看到那种笑容的摄影师边说着“啊!就是那个表情!”边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
Q:到了20多岁,有没有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所改变,或者是觉得自己成熟了呢?
A:没有。从4岁练习花样滑冰开始,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变。一年又一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我只是一直相信自己,跨越障碍并一路走下去而已。从19岁到20岁也好,从20岁到21岁也罢,都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年而已。
其实不如这么说吧,我希望以后能一直保持这样不变,继续走下去。花样滑冰不是一项能比到3、40岁的运动,所以到我退役之前,希望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那种任性……像小孩子一样,对各种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一直保持上进心,总是不忘探索精神。为了追求更高的技术和艺术性,拥有那样的心态是必须的,我非常重视这点。
羽生还说到,还有一个从孩童时代开始一直没有改变的、一直很重视的态度,那就是
另一方面羽生也有觉得自己变了的地方,那就是他对于花样滑冰的看法。这个赛季,羽生在短节目和自由滑中一共挑战了五个四周跳。虽然这是在世界上可以争金夺银的难度构成,但仅仅零失误地完成节目却不是他的最终目标。对他来说,理想的花滑,远在零失误表演之上。
“音乐也好,跳跃也好,步法也好,我理想的表演并不是要突显这其中的某一个元素,而是要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到一起,把它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表现出来。我不想让观众看那些为了准备进入跳跃或旋转等的技术动作,而是想把那些技术动作也作为表演的一部分,最小限度地去技术化那些动作。当然节目的技术层面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没有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去进入某个技术动作,所以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虽然精神上也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认为完美地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花样滑冰。”
比如说加拿大站羽生的短节目,《肖邦第一叙事曲》中的3A,从大一字(双足呈180度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的双足滑行动作)进入,恰像是“咻”地飞起来一样跳完三周半后落冰。在落冰之后如行云流水般再接上一个大一字滑出,这些动作和肖邦钢琴曲的旋律完全吻合。甚至是高难度四周跳,他也希望能有这样的完成度。
为了追求这样理想表演,羽生贪婪地想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细节中获得灵感。“就算不刻意地去观察什么非日常的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能获得灵感的地方。比如说从漫画中的一个场景获得灵感,漫画中的背景、出场人物的表情、台词等等。(由于)不同的漫画家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从今天的拍摄中我觉得我也会有所收获呢。”
我们马上向这样讲述的羽生问了他对于此次拍摄的感想。他回答道:“在摄影镜头前面,感觉变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另一个自己了,我还真做了不少挺不一样的表情呢。在滑冰的时候,我也想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演,做更多丰富的表情。”
即使我们想尽办法想要引出他冰下的本色,问了他与花样滑冰完全无关的话题,但最后他的回答还是会绕回花样滑冰这个主题。花样滑冰的确是充斥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一问了他一个问题:“就算有来生还希望成为花样滑冰选手吗?他回答“不,想做一些花样滑冰以外的事情。”
“咦?为什么?”
“因为这可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新机会呢。想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充分发展自己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这么说来,羽生小时候的梦想是想成为棒球选手,但是如今(成为了花滑选手),肯定是因为花滑之神不愿意放手吧。还有全世界的冰迷们也不会放手吧!
[羽生结弦 1994年12月7日出生于宫城县。4岁的时候在故乡仙台的冰场开始练习花样滑冰,当时憧憬的选手是叶甫根尼?普鲁申科。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羽生结弦获得了男子单人滑的金牌。]
羽生选手一问一答!
——平时在想些什么?一窥21岁的头脑!
纺。
因为我希望从平时思考的种种、从各种角度出发的众多观点中,把拔萃出的想法纺在一起。
——喜欢的季节是?
冬天。
因为冬天是我出生的季节。
——最不擅长应对,或者最害怕的事物是什么?
没有。
因为我想克服一切。
——如果能变成别人一天,你想变成谁、做什么呢?
我自己就好。
因为我只能是我。
——私下里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戴上喜欢的耳机沉浸在喜欢的音乐里。
因为可以一心埋头于那个世界,深入其中。
翻译:kei
校对:电E,猫姨,叙旧,甜甜
羽生结弦资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