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希贵《改造我们的学校》的心得体会……
(2013-02-02 08:58: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杂感杂思 |
读李希贵《改造我们的学校》的心得体会……
李宝秋
读了《改造我们的学校》一文,第一感觉,就像讲故事,很真实、很实在、很智慧、有新意。
“新学校行动研究”的确是现如今的中国所需要的,校长、教师、学生所需要的,果如此,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差距就会有变小,直到没有,甚至赶超。
真的,我们的老师也老是在想,现如今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教师怎么了,校长怎么了?很少想到学校怎么了?所以我说有新意。
李希贵给出新学校的三个条件,讲的实在、实际,重视的是学生、教师的情感,学生感到幸福、自由、快乐,希望去学习和生活;教师感到幸福,再苦再累也心甘;家长和社会都满意。的确,这样的学校在中国还真的没有。成为新学校确实妥切。请问我们的北大、清华是新学校吗?学生是希望去学习和生活,但并不是为了幸福、自由、快乐,而是另有目的;教师们真的感到心甘、幸福吗?自然家长会很满意,但社会对这些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满意吗?目前这类的学校只能称之为优质学校,其他学校只能称为一般学校,想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至于现在的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有什么策略转化为新学校(即理想学校),李希贵分析的也相当智慧,他谈到应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第一,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第二,我们要搭建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第三,我们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第四,“新学校”的使命还包括构建民主互动、健康和谐的领导管理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细细想来,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新学校行动研究”的目标(即造就新校长、新制度、新文化、新课程、新教师、新学生)不就逐一实现了吗?,真是智慧!
鸟无头不飞,学校没有好校长,就不可能变成新学校,李希贵讲的猴子理论,真是我们当今所有学校的校长该深思的。
万事开头难,创建“新学校”的第一步做什么?李希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研究并改变课程,因为课程改变了,学校肯定会改变,课堂肯定会改变,学生就肯定会改变。
“贴在地面上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新学校行动研究”的主张就七个关键词:“行动”“分享”“成长”“兼容”“责任”“数据”。是的,脚踏实地,解决当今学校转变为新学校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惑,不讲空话,用数据来证明。
我对我们学校的未来充满着憧憬……相信未来的未来,理想学校会在我国大地上一批又一批的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