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潘颂德诗文

(2022-04-11 15:55:42)

精神新大陆的真诚探寻者

             ——读《潘颂德序言集》随感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着经济的腾飞,同时也影响着文学艺术创新大世界,各种文学作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就在这种环境下,需要阅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最近著名诗评家潘颂德出版的《潘颂德序文集》就给了我一个很大冲动。这本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出版,收录了他几十年来对诗歌发展具有历史感的一百多篇评析性的重要序言,显示着他几十年来为了引领诗人前行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看出他作品中的崭新营构与思维,他运用新的文学语言,新人文、历史、诗学的新概念,建树了一种新的诗学风度和诗学的高端眼光,写出了新时期现代主义诗学变革的崭新面貌。诗评家潘颂德是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写作学会理事,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他直面诗坛新人新作的零距离,用新眼光、新视觉,对新人新作进行新的探寻,写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诗评、序言,建构出了学术创新的丰硕成果。多年来出版了二十多部影响国内外的学术著作。这种探索不止创新不止的精神,真是十分令人敬佩。我同他接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并读过他不少深化现实主义的诗学论文,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两本书,一本是《现代文学沉思录》、一本是《现代文学述林》,我特别喜欢他文论中的真诚、实在和独具个性的洞察诗学的眼力与心态,其中充盈着他的对诗艺发展与创新的感慨与思考,给了我不少茅塞顿开的新醒悟。

在当今多元文化态势的新世纪,他很快又登上了国际化信息交流的高速路,他去了维多利亚孔子学院和澳洲墨尔本图书馆,多次进行中国百年新诗和中国乡土诗歌赏析等多种形式的演讲,串连着中国古今文化和文学创作的丰富脉络,开辟着中国文学在地球村中的文化交流新里程,不少演说有情有景、真切生动,让听者津津有味,得到了海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当我从网络上看到这些重要信息后,深深的受到了感动。就在这期间,我出版了一本《从心灵深处溢出的诗香》评论集,赠给了他一本,很快就接到他的电话,得到了他对我诗歌挚爱的肯定,他认为我的一些乡土诗,注重从平凡的生活细节捕捉瞬间的诗意,既而变成了诗作的深刻之美,创造出了一种美的艺术。他的这种评价使我很受启示、也产生了呼唤感。当我反复读着他新出版的这本序言评论集,书中那种新颖独到的发现与论述,以及赋予了诗歌艺术内在机能的学术价值与规律,让我心感神受、惊叹不止!

他的这本序言评论集,有一种雄厚与新探之感,每篇序言都是受到现实引发的激情去拓展的,然后通过自己的体悟,揭开诗歌本质的神秘,指出了新人新作中的敏感之处、创新之处,并从中国诗学与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探寻出了诗艺繁盛期的最高美学境界,对新诗的发展与创新有很大的导向性。当下的上海诗歌大众化热潮正在汹涌勃起,这种新文化的新态势,变成了潘颂德学者对诗与艺术进行开发的重要财源。只要你翻开他写的序言,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与诗歌创新发展的结缘者,一篇篇序言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得栩栩如生,展示了当下诗潮涌现出来的显赫战果,探索出了它的超越性和不凡性。

上海民歌诗人群体的崛起与创新,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思潮,它的影响力具有全国性,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在北京和诗人艾砂主编着《稻香湖》和《中华文艺家》诗刊,对上海的一些新民歌群体和精英作者也有不少接触。潘颂德诗评家在这本序言集中写的《诗情画意在民间》、《微风轻诉——民工诗歌选》序被列入上海的浦滨诗社,顾村的诗歌之乡,东方民文,民间歌谣选集赏析之中,他在文中的精湛艺术性和独具个性的开放性视野,透视出了新时期主体意识的新意识、新感知。潘颂德诗评家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来看这种现实中自我意识的苏醒的,他这种注重自身人文修养的,具有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心灵的、注重对生活诗意的提炼、意象和意境的提炼,是打破了旧的模式与格局,是对中国诗学的一种超越,从而创造出了新时代的“海派诗坛新气象”。我十分赞赏他的这种新创作形态与宗旨的定位。民歌虽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一个载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巨变,自然就有了文体的交叉、渗透、演进与变更,有了思想情感的象征与美感和心灵与人格的呈现。这是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是不可阻挡的新诗潮、新壮观。具有现代新文化本质上的新内涵、新精神。

在这部序言集中,他写到了不少民间文化,民间歌谣创新发展的一批奉献者,特别是赞赏了诗人李鸿庆,这位有胆有识的李鸿庆,他有独具风度的创造性,他在不停的拓展着新民歌、新歌谣、新诗作,并不断振兴发展这条阳光大道,使其绽放出了一朵朵最美的艺术之花,使现代新诗学在前进路上出现了陌生化、雅俗共赏的新景象。这位年近七旬的著名民间文艺家,六次住院,四次车祸,两次患癌症,在一无资金、二无人员、三无场所的情况下,组建着自己的民间文艺社团——《东方民文》,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编辑出了近十种民间文化报刊、200多期〈东方民文〉,还编辑出版了多种文艺作品选集,打造出了一大批文学艺术的新人,在上海、浙江及全国各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了“海派文化”的一张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在这本序言集中,潘颂德还用他精妙的论述,评析了五四新文化动动以来新诗发展的新里程,特别强调了九十年代后,新诗是如何打破传统的写实手法,如何借鉴着西方的意象派、象征派等西方多种诗歌流派的艺术手法,来创作出新时代的新诗风,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从而丰富了复杂的心灵世界的。特别是在这种艰难的奔波里程中出现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尖端性诗人,他都要具体的评析了他们的诗是如何创造新诗的转化、变形及诗意的过度与升华的。例如对诗人张洪明、光輝、夏志权、周永林,朱毅文、沈桃娣、金瑞麒、张卫东、粱敬泽、刘淮海、周晓兵、潘培坤、王养浩、白鸥、白杨、雪浪的诗人的诗作进行了仔细的指点和鉴评,特别描述了这些诗人在写人生、写社会、写自然、写人类文化的多侧面时,是如何直入到诗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的。在他写的〈中国当代乡土诗选择〉序言中,还十分精确的肯定了张洪明“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的美学主张,认为这“三化”是制定新时期新乡土诗如何发展的宣言和美学体系的基本标准。这个评价很具有实践性和历史性,他的这些关于新诗如何完善诗的美学理论和对新诗的新颖定义,是对中国诗学理论的成熟与自觉和跨世纪的建树。在他的《中国现代派诗歌新论》序、《中国新诗史(1918——1949)》序、《中国新格律探索史略》序中,他写出了中国新诗根本变化的百年,艺术形态演变最剧烈的百年,为诗的改革开放开创了良好的条件,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多元化铺垫出了坚实基础。就这样,这本书从新诗发展的里程和新人新作的实践方面,揭示出了中国新诗能走向艺术高台的神秘内涵和诗人灵感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超越性。于是,他肯定了新诗成功作品的四个特色,一是感情真挚。二是诗意含蓄。三是意象生动。四是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还有四个重要的艺术内涵:一,抒写与表达时代主体精神、主流意识;二,抒写与表达民生的疾苦,来为大众代言;三,抒写和表现厚重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生命哲学;四,具有开创一代时风的新诗形式。正因为有了这些成熟的条件和标准,才有了现在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的到来。

总体看,这本序言集,在对诗的本源与生命意识的新视觉、新感知多元的实践性,及将客观纳入主观的感知的经验方面,都逐一展开了论述,目的就是让人认清诗的真实面目和位置,让人进入丰富深广的大地,共呼吸,共拥有诗的天空,让诗变成最活跃、最坚实,最富生气的无限锐利。例如他评点的精美诗句:“我手写我心,真情出真诗。”“用诗歌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诗喊出心中的痛”。“诗,骨头里钻出的呐喊!”诗如果具有:“新、奇、趣、巧、精、真、朴”的诗观,就会非常完美的展示出了诗的创新、发展、延伸、转型与成熟。关键是敢于说真话,道真情,不虚伪,不做作,此书指出了坚守承传中国民族化的传统和现代化相融合的多元化的创新诗路,构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学风格,具有一种内在意义的和潜在的力量,所以说,这是一本值得好好研究和珍藏的序言集。

202135日——20日草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