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真实的故事:《她》,我,《好莱坞报道》。

(2013-11-13 19:31:30)
斯派克·琼斯导演的《她》在罗马电影节举行国际首映,此片入围主竞赛,主创琼斯、华金·菲尼克斯、鲁妮·玛拉、斯嘉丽·约翰逊赶赴罗马走红地毯,可以说是给足了罗马节面子,应该是罗马这几天最亮眼的时刻。放映之后反响很好,颁奖季很可能会有些作为。
我去蹭了此片发布会。琼斯、菲尼克斯和玛拉来了,大家都很开心。离异中年男子琼斯像个30出头小伙子一样一直开玩笑,富二代豪门女玛拉摆出乖乖女的样子,烟瘾综合征(或者是毒瘾?)患者菲尼克斯还是一副天马行空,略有失控的散漫劲,大家都很欢喜。
我想既然来了,何不发个声,毕竟这是菲尼克斯。为了把这个问题问好,我翻手机查字典查了几个词,脑中组织了几句话。忍受了若干自恋的意大利记者的愚蠢问题之后,主持人看见我举手,点我站起来提问。
“下午好,我是Sina.com的记者,我有个问题想问华金·菲尼克斯先生。你之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表演里,大部分角色性格都很古怪,在表演方面比较强调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次似乎只是个普通人,很自然的欢笑和泪水,即使有纠结也深藏于内心。这次在准备这个角色的时候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一般,但是之前那帮亚平宁蠢货的问题几乎忍无可忍,而我是第一个说英语的提问者,应该可以给主创们一个焕然一新的机会。华金一边抽烟一边说:
“……这个问题不错……其实我一直到拍片结束都他妈的还在找感觉。我和别人不一样,从来不在实拍之前刻意准备一个角色,每次都是直接上,一边拍一边他妈的找感觉,貌似是导演在拍片过程中会经常改变主意,所以我就跟着导演的意图走……”
之后又是几个意大利语提问的问题,“斯嘉丽·约翰逊性感不性感”之类的。这时候一个美国女记者站起来了。
“我觉得你们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罗马的主竞赛。我之前已经在纽约节看过本片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么他妈的无聊的纽约节如果有那么一部是出来拯救我们观众的,那就是你们这部片子。我很尊敬马可·穆勒(罗马节艺术总监),但是他的活儿最近受到很多批评,你们能让他的日子过得舒服一点。你们这部片子就是整个罗马最牛逼的电影了。你们这片子拍得真他妈的牛逼,今儿晚上找个人快活快活吧(Go have a fuck tonight 'cause you've made such a fucking damn good film)。”
我们当时所有人都有些发楞,她说太快,有些地方我没太听清她说了什么,总之最后一句话确实比较出格就是了。三位主创在台上傻了几秒,琼斯马上说“谢谢你喜欢我们的片子”,华金反应很快,指着这位女记者说:“其实她是我姨妈。”
一位意大利记者用意大利语大声嚷嚷:“这是电影节的第三天,你这结论下得太早了吧?!”
乖乖女玛拉在台上小声说了一句:“台下发生了什么?”
华金一边叼着烟一边对着那位意大利记者说:“咱们没有亲戚关系。”
琼斯说:“你俩要不出去打一架?”

当天晚上我想看看斯嘉丽·约翰逊的红毯照片,于是很自然地翻出《好莱坞报道》的一篇相关报道。原来他们也派人来了啊,手够快的啊,我心想。这篇报道写了电影,红毯和发布会。于是我想我提了这么好的问题,他们是不是应该简单在新闻稿里提一下。那位女记者“去快活一下”的语言显然没有被写进来,作者只是简单提到一位记者很喜欢这部电影,认为这是罗马节的最佳电影,华金说“她是我姨妈”“咱俩没有亲戚关系”等等。很普通的一篇稿。我提的问题没有被写进去,我略有不快,看了一下作者,名叫Eric Lyman。后来我也没太放在心上。

今天早上在酒店吃早饭,旁边坐了两个人,我已经好几次在吃早饭的时候碰到他们,他们不停地聊电影,一听就是记者,满口美国口音,于是我上前搭话,美国人么,假热情难投机,聊过之后很可能大家互相都不记得对方的名字,以后不一定来往,无所谓。
“你们好!你们也是来采罗马节的吗?”
“是的!我们是《好莱坞报道》的记者。”
什么?《好莱坞报道》?我想起了什么。
“是吗!我也是来采电影节的哎。”
“对啊,我吃早餐的时候好像看到你好几次,你是哪家媒体?Sina.com?哇,你就是那天在《她》的发布会上提问的人么?你还真敢问哩。”
我当时心里一股无名火就上来了,既然你主动提起来了,那我得好好问问。
“没错,我不知道那篇稿子是不是你写的。是这样的,后来我看到了《好莱坞报道》上的一篇稿子,写了这个发布会。我觉得我的问题提得挺好的,我还特意查了字……查了好多资料才问的,结果稿子里连提都没提。请问这稿子是你写的么?”
“不是我写的,是我们的一个驻意大利的记者写的。”
“是叫Eric Lyman么?”
“对,Eric。”
“哦。”
寒暄一阵,因为我们都要赶场,所以就话别了。时间紧迫,走了之后才想起来,本来想问问他们跟《好莱坞报道》是怎样的工作关系,做记者的收入怎么样,平时累不累。欧洲的相当数量的电影节记者是临时工,生存堪忧,不知道《好莱坞报道》这种级别的媒体,正式工和合同工的比例怎么样。

所以我现在的愿望之一就是找到那个叫Eric Lyman的哥们,好好聊聊发布会那篇稿的事,顺便问问欧美驻站文字记者的生存状况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