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自缢女孩说开去

(2011-05-13 10:52:10)
标签:

自缢女孩

应试教育

汶川地震三周年

高考

学业

杂谈

分类: 社会观察

今天是五月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今天是个“黑色星期五”。本来不想在这么个日子写什么,可是想想看再不记录恐怕就要全部忘记了,还是写点儿什么吧。

前天看见了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初三女孩因为一次英语测验成绩不理想而自缢身亡,对于这件事情我很理解。为什么说理解呢?回想自己上学那会儿,也会因为一次测验成绩不好或者解不出来一道题而黯然神伤,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而言,成绩说明一切,只有成绩才能判断我们的优劣,我们身上承载着太多父母的期望、来自老师的期许、来自同学间竞争的压力。

那个时候的我们不快乐,一点儿也不,或者应该说像我们这样很努力地学习而天资又不是很聪明的学生们一点儿也不快乐。从这个角度分析,那个女孩子其实是个很努力的好孩子,她有上进心,只不过她没有把压力成功转化为动力。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眼中只有两种学生最快乐:一种就是尖子生,她们的学习过程很轻松,甚至充满了趣味,她们可以利用一切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还能展开激烈的讨论;还有一种就是学习最不用功的学生,他们其实也很快乐,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舍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尽管在当时看来,那些一律应该算作不务正业,可是他们乐在其中,他们也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看到触目惊心的考试成绩。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男生不太喜欢自己的工科专业,于是他又报名了文科学院的一个专业同时学习,当然,由于精力有限,工科这边儿他得过且过地用六十出头或者挂科的成绩交差,文科那边儿却因为是他的兴趣使然反倒学得风生水起,毕业时竟也拿到了双学位。

我当时在做什么呢?我就没有他这份胆识,我在整日里拼命于枯燥乏味的工科试题中,不惜无偿且无休无止地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以及娱乐时间,然后把每门成绩都考得很漂亮,然后呢?现在看来这又能怎么样呢?现在我很后悔大学时候因为整日埋头学习而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上学,上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到底是在学什么?

其实是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惜的是,有很多事情都要经过很多年之后才能看明白,学习这件事情也是。当时那些尖子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好,学习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解决那些难题的方法,并且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怜我们大多数人当时并不能感受到这一点,所以作为大多数的我们整天都在和自己较劲,和分数较劲,却终究没找到方法。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天,我的表妹给我打电话问一道初中数学题,我给她讲了至少三种方法,她很奇怪地惊呼,你怎么这么轻松就解答出来了呢?是呀,我怎么就解答出来了呢?我也问自己,因为我明明记得自己的数学一直不好。后来想了想就明白了,因为我比她高很多个年级,用我现在的思维方式回过头再看初中的数学题,当然觉得解答起来很轻松。这就好比当时我们一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实验班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比我们高出很多,现在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因为当时他们的学习进度早早超越了我们,每次考试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回过头来看之前学过的东西。

 

但是,虽然进入社会工作之后的我们可以在这里云淡风轻地说,上学时候成绩最好的在社会上并不一定是最有发展的,相反那些脑筋灵活而又不安于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的人反而有大发展,我们也可以在这里以局外人的身份大肆批判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多少弊端,可是上学的时候,包括我们的父母在内,没有什么人能够坦然接受那种不应试的教育。

举一个例子,我们初中的语文张老师,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男老师,他的语文课从来都是只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课本里的知识,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他会给我们讲社会、讲生活、讲做人的道理。当时的我是非常喜欢这种上课方式的,因为在我看来语文课本上的那点儿东西本来就不应该占用整堂课的时间去研究,难得有这样一位老师能给我们灌输做人的道理,这比死扣书本强百倍。

可是,在这位老师教过我们之后不久,已经有一些家长写信向校长表达不满了,他们觉得这位老师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是在不务正业,后来的后来,张老师曾一度被调离一线。我觉得很可惜,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为数不多的肯和我们谈论人生与理想、肯在我们的人格和品质塑造上花费时间和心思的老师。

 

人们一面抵触应试教育,一面又怕不应试教育的老师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真纠结,很悲哀。如果这些都不得不屈从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现状,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自己身上找找方法,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看待考试的问题?

比如我们对孩子们说,现在的学习压力其实是对你们的一种磨练,想想看,如果现在都承受不了这种压力,那么以后进入社会,面对来自工作、同事、上司和生活的压力,你们又该怎样承受?

比如我们对孩子们说,现在努力去拼搏,即便失败又能怎样?还有的是大把青春去奋斗,还有父母和亲人给予你们爱的支撑,你们有什么后顾之忧?你们又有什么输不起呢?

比如我们对孩子们说,考试需要你们细心、有信心、百折不挠,以后工作中也是一样,你们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没有哪个领导会放心把工作交给一个不细心、没信心而且怕失败的人。

比如我们对孩子们说,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学业,把合理的部分当做是对我们的锻炼,把不合理的部分当做是对我们的磨炼,然后努力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人生不是一个回合,人生也绝对不是由一次考试就决定的,重要的是你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重要的是在成功和失败面前你怎样去选择。这个初三女孩子的生命好脆弱,我不知道如果她有幸躲过这一劫,以后进入社会碰到更严重的挫折时,她能否再次幸运地躲过,所以她已经做了选择。

最后我想说,在昨天那个所有人公祭汶川地震三周年的时刻,我们都在叹息生命,我们都在说天灾面前人类是多么微不足道,又有多少逝者本不想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这个初三的女孩子却这样草草地选择了主动放弃。

如果说,在那些震区的灾民面对一无所有的人生时仍然能鼓起勇气从头来过,这个初三的女孩子,你又有什么理由能允许自己这样子,输都输不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