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焦作戏迷
焦作戏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64
  • 关注人气:4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调名家李玉花演唱的《张廷秀私访》片段 ——《王二姐思夫》欣赏

(2013-01-14 14:08:10)
标签:

欣赏

分类: 【梨园戏曲】

http://img.blog.163.com/photo/whaVBIYJrZJUsbxE6wl_AQ==/5717319726946929800.jpg——《王二姐思夫》欣赏" />

(一)《张廷秀私访》全剧与其中片段《王二姐思夫》简介


   《张廷秀私访》又名《回杯记》、《白布店》、《访苏州》、《花园试妻》、《铡赵昂》,是我国许多剧种的传统连台剧目。单就河南剧种来说,豫剧、曲剧、道情、越调等都有这出戏,且演完全剧不是一个晚上就能唱完的,有的常常有十来集,需要几个晚上才能演完,可见剧情有吸引人之处。

     这部连台本戏取材于《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说的是江西南昌县张权,率妻陈氏及子廷秀、文秀逃荒至苏州。王宪爱其手艺,资助开设白布店,并将廷秀招赘次女玉莲。玉莲与姐玉花拌嘴。玉花唆使丈夫赵昂买通禁卒杨洪,沟通盗犯攀罪张权,苦打成招后下狱。又以退赃之名将陈氏卖与白布店主褚卫为妾。褚卫欲带陈氏回归河南原籍。陈氏求探视张权,褚卫陪往。褚见张权哭诉冤情,遂舍银毁契,成全张、陈。张权感恩,将次子文秀送与褚卫。赵昂为赶走张家,独霸家业,诬廷秀偷盗玉杯。王宪轻信,逼廷秀写下休书,赶出家门。玉莲赠银二百,玉杯一盏,立下海誓山盟,嘱其南京赶考。廷秀赴京途中川资被人骗尽,便到韶府学戏。韶公喜其聪明,命弃艺就读。张权被判斩刑,陈氏与玉莲法场生祭,感动同案犯吉品,吉品供出杨洪逼其攀罪张权始末。监斩官宋廉将杨洪收监,释放张权、吉品。廷秀得中状元,奉圣命巡按江苏,假扮乞儿,潜入王宪花园,试探玉莲,玉莲忠贞不渝。次日,赵昂生日,廷秀以演戏祝寿为名,戏耍赵昂。适廷秀之年兄孙大庞来拜。赵昂以为拜己,与廷秀口角,廷秀唤来人役,转归察院,审清赵昂残害全家之罪,铡死赵昂、杨洪,举家团圆。

  左图是张廷秀私访》连环画封面


     《王二姐思夫》是其中一个片段,因为经典,在我国不少地区都有流传,曾被曲艺、戏曲唱来唱去。莲花落、乐亭大鼓、河南坠子、大鼓书等曲艺形式都有演出,评剧,东北二人转(有赵本山演唱视频)、及前面说到的豫剧、曲剧、道情、越调等剧种也演这出戏。常常摘出来单独作为折子戏演出。甚至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在上世纪60年代也把《王二姐思夫》的故事编到自己的段子里,当代相声名家郭德纲等人也唱过《王二姐思夫》的几个片段。

   《王二姐思夫》这一段小戏故事非常简单,写嘉靖年间苏州连年遭荒,忠臣海瑞保荐状元张廷秀去苏州私访,但遭到奸臣严嵩反对。在众位大臣极力推荐下,万岁准下奏章,封张廷秀为八府巡按到苏州明察暗访。这里采用了倒叙手法,讲述王二姐的新婚丈夫张廷秀进京赶考六年,杳无音讯。王二姐独居房中,日夜思念她的远方丈夫张廷秀,急切地盼他早日归来。最后在丫鬟春红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妻团圆。张廷秀查明真情,将将奸臣绳之以法,为国除害,为民解灾。这折戏唱词优雅,以演员的唱功取胜。我过去的博文中,曾给出了越调《王二姐思夫》的唱词,当时没有找到视频,这次找到了匹配视频补充上去,又添加了对演唱者李玉花的介绍,形成了本文。

(上右图是 玉华与“大宝贝”张秀卿(右)演出《张廷秀私访》,注意:这里的李玉华不是下文就要介绍的李玉花,两人第三个字音同字不同是两个越调著名演员,不要搞错了)


(二)越调《王二姐思夫》唱词赏析

      因下面给出了视频没有字幕,现在把唱词先贴出去。

越调表演艺术家李玉花(1936——)演出版本

 一阵愁来一阵悲,恨只恨棒打鸳鸯两处悲。

年霜半百独根草,鲜花偏遭冰雪培。

琵琶断了弦难弹唱,乌云遮日无光辉。

风筝短线我往哪里找,廷秀夫你去赶考怎么不回?

(一开始短短八句,就描绘出主人公王二姐愁思满怀,盼望丈夫早归的诗情画面。)

王二姐我在楼上曲指盘算,算一算我的廷秀夫走后几年?

年年有一个正月正啊,家家户户都去逛花灯,

看人家对对夫妻都去逛灯会,二姐我一人冷清清。

二月里龙抬头,二八佳人梳油头,

光油油的油头钓郎摒丑(卖弄风骚之意),二姐我也不梳洗来不下楼。

三月里有个三月三,在那桃花树下荡秋千,

笑声传在我的绣楼上,伤心人听了,我的心更烦。

四月里有个四月八呀!都到那娘娘庙里算娃娃,

看人家欢天喜地都去求儿女,我跟着人家去做什么?

五月初五本是端阳,家家的艾叶查上了门旁,

我盼了声,廷秀哥哥你回来吧!我预备的糯米粽子沾蜜糖。

六月里好热的天,姐妹们约我去采莲,

奴相公他一去音信断,无心玩耍去采莲。

七月里有个七月七,天上的牛郎会见织女,

他们夫妻一年还能一相会,相公你一去怎么就不回。

八月十五月正园哪!桂花树下盼郎还,

看人家夫妻同赏团圆月,二姐俺一人月月不园。

到九月里有个九重阳啊!桂花做酒菊花香,

若是盼回相公张廷秀,开坛的新酒让你先尝。

到十月里立了冬,二姐我一人冷清清。

我盖着锦丝段被还显冷,我的相公啊!你可有棉衣度过这寒冬?

到十一月里浇了酒,二姐我楼上更犯愁。

燕鹈南北只寒暑,相公一去怎么不回头。

十二月腊梅花雪里站,家家户户都是过新年。

砰砰啪啪炮声响啊!锣鼓声声热闹喧天。

奴相公他一去不回转,我一人还过的什么年?

从一月唱到十二月,这在戏曲中屡见不鲜,京剧《卖水》一折,小丫鬟唱的“表花”一段,也是从一月唱到十二月,把各个时令开的花唱了一遍。这里唱十二个月,还把王二姐、张廷秀这两个人物唱到里面,增强了感情色彩。例如唱到九月,唱词为“九月里有个九重阳啊!桂花做酒菊花香,若是盼回相公张廷秀,开坛的新酒让你先尝。”深刻唱出了少年夫妻的恩爱之情。)

头年上没盼到,一心等待第二年。

正月里吃樱桃大街去买;二月里端阳节家家带艾;

三月里秋风起那树叶飘落;到四月下严霜百草掩埋;

五月里立了冬把我冻坏;六月里下大雪铺满了长街;

七月里七月七那秋千高挂;八月十五贴门神它新年到来;

九月里九月九那春风白柳;到十月桃花开,大雁归北是笑颜来;

十一月里交接立了夏;到腊月三伏天热死我,晒死我,

埋怨声卖扇子的你怎么不来?

(这十二个月完全颠倒了时令,反映出王二姐思念丈夫,想得颠三倒四,达到忘记时令的地步。)

王二姐我盼夫心中迷了窍,叫俺把一年的节气都颠倒过来。

正月的想来,二月里盼,

三月里孤单,四月难,

到五月请了个先生算,他言说到六月不回正半年,

七月八月没见面,九月十月盼郎还,

十一月里没盼到,盼到腊月正三年。

(这十二个月唱的又不一样,有些唱句一句唱两个月,反映出王二姐思夫的急切心理。)

二姐我楼上我屈指算,瞧瞧三十七个月,我赶上闰月的年哪。

三年是三十六个月,这里说三十七个月,说明她度日如年,连闰月也记得准。)

呜呀!王二姐我在楼上埋怨声爹娘。二爹娘们做此事太不应当,

恁不该听信那贼赵望,只把恁的二门婿赶在外乡,

为什么两个女儿恁看待不一样,为什么爱赵望歧视张郎?

奴相公他一去音信渺茫,怎不叫玉莲我牵挂在心上。

(以上八句埋怨了二老爹娘。原剧中爹娘有两个门婿,大的孬,二的好。王二姐埋怨爹娘偏心眼,把她的张郎逼去进京赶考。详见《张廷秀私访》全剧介绍。)

猛想起昨夜晚玉莲我做了一个好梦啊!梦见廷秀奴的夫郎。

只见他头戴着乌纱,身穿着蟒袍,得中爷家的状元郎。

乘坐着八抬轿,浩浩荡荡他衣锦还乡。

进门来他先拜见我的二老爹娘,吩咐丫鬟把我请,我急忙下楼会张郎。

见相公喜的我心花怒放,激动的两眼泪汪汪。

俺二人正说那知心的话,哎!金鸡报晓惊醒我梦一场。

(全剧最后张廷秀考中状元,微服私访回家,引出了许多故事。这一段借助做梦,一方面唱出了王二姐的喜悦心情,另一方面点到了全剧的结局。)

我骂了声报晓的金鸡你叫的早,你整年不叫又何妨啊!

悲切切打坐在绣楼上啊,但不知廷秀夫到何时还乡啊!

(这让我想起了金昌绪一首叫《春怨》的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戏词中这最后四句颇有诗的意境。)


(三)李玉花演唱的《王二姐思夫》视频

     李玉花,女,汉族,1936年生于河南省临颖县。中共党员,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她4岁学戏,6岁登台,与越调大师申凤梅同乡,同申凤梅年龄相差9岁。童年两人便是好友,并以姐妹相称。

     1949年申凤梅在漯河、西安两地收学生10余名,统以“玉”打头取艺名,人称“玉字辈”,李玉花拜其门下学习申派艺术时年9岁。因其家乡临颖县是越调盛行,但年景不好,常与申凤梅、毛爱莲等名艺人攒班子唱大戏。1950年,李玉花其所在太康的一班四股弦到睢县演出,经县委县政府审查,同意接收,定名民声剧团,1953年改为睢县文艺二团。1955年再次更名睢县越调剧团,成为国营剧团。李玉花担任该团团长。此时在豫东一带红及一时,人称“响八县”。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李玉花获演员二等奖,受到周扬部长的亲切接见。并与张秀卿、申凤梅、李玉华联袂演出《哭殿》。该团全盛时期,上演剧目一百多个。现代戏有《中秋之夜》、《冬去春来》、《红色的种子》、《野火春风斗古城》、《赵一曼》等二十余个。古装戏有《火焚绣楼》、《花庭会》、《小包公》1-2部、《张廷秀私访》1-5部、《收姜维》、《柴君主挂帅》、《铡西宫》、《铡太师》、《三哭殿》、《李双喜借粮》等戏。
    1981年9月在省会郑州中原剧院演出《火焚绣楼》、《张廷秀私访》1-5部等戏,(李玉花主演洪美荣、王二姐等角色)演出场场爆满,受到许多的专家和戏迷的好评。1981年12月河南电视台拍摄录制由李玉花主演的《火焚绣楼》。1982年1月河南电视台拍摄录制由李玉花主演的《张廷秀私访》1982年调至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平顶山越调剧团,后担任该团业务团长。1983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为其录制《小包公》、《收姜维》、《柴君主挂帅》、《无佞府》、《张廷秀私访》等唱段。1984年中国唱片社为其灌制唱片《张廷秀私访》、《无佞府》、《收姜维》等唱段、并发行。

    李玉花主攻青衣、闺门旦、武旦,她扮相俊美俏丽,唱腔声情并茂。她的越调表演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高亢明快,淳厚质朴,吐字清晰,以字代音,以声传情,既善于表现激昂慷慨、悲壮高歌的场面,又能抒发深沉、轻柔、哀怨的情感,在越调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

 

李玉花、杨艳丽—越调《张廷秀私访》“花园会”一场

1981年12月录像,杨艳丽——申派弟子,1990年拜申凤梅为师。

李玉花《张廷秀私访》之“坐楼”

   (2013年1月14日转自唐小宝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