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夏天,我在兰考县仪封园艺场苹果二队劳动。一天,当时的县委书记张钦礼来仪封,听说我在园艺场,把我叫出来,问劳动情况。午饭时,我们一块儿在园艺场食堂吃饭,包子,芝麻叶面条。吃完饭,坐在食堂外的树荫下,他我讲了清风道士的故事。
兰考有个牛李营,离县城不远,全村清一色姓牛,几百户人家,是个大村子。
不知道底细,或者初来乍到的人都奇怪,“你们村的人都姓牛,怎么村名叫牛李营,似乎还有姓李的人家在这里住过?”
逢到人家问,牛李营的人便笑眯眯不吭声。说不上什么秘密,但这里有一个故事。
传说,牛李营起初叫牛里营。开始的故事与兰考本地大部分村子相似:说不清楚是哪个朝代,在何年何月,从哪里流落来一户牛姓人家,在此地扎了个草庵子,算立了家,白天出去开荒、种地,晚上回家吃饭、睡觉,人口便繁衍起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口多了,有个村子模样了,就要起个名字。一则来往人好辨识,二则住在这里的人也知道自己在哪里安身。为什么叫牛里营?因为全村人都姓牛,或者这村子曾经有过一头牛?或者是村里的人希望有一头牛?也无从考证。反正起初,这里就叫牛里营
牛里营这地方,坐在一片漫坡地,东北有一座大沙丘(这沙丘也是300年后焦裕禄在兰考“治三害”的第一座沙丘)。原指望这沙丘能挡风,谁知却被黄沙风魔双双罩住。每年冬春两季,黄风拔地而起,翻动扶摇羊角,遮天蔽日,刮得寸草不生;而且这坡地存不住水,还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无论下多大力气,汗珠子摔掉地上“滋滋”响,地里就是不长庄稼。几世几载的光景,牛里营的人饥一顿饱一顿,村里人都叹自己命不好,生这么个穷地方。
可也怪,穷归穷,埋怨归埋怨,就是没有人离开这个地方。牛里营人似乎在等着什么……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载。一天,一位云游四海的道士飘然至此。那道士浑身腌臜,破衫草履,跛一足,眇一目,一头乱发,油糊糊的道帽扣在后脑勺,腰间还挂了个酒葫芦。不知怎得,牛里营的人偏偏看中他,就村头拉住不放,要看风水,又要测字。众人齐向那道士诉苦,几辈子倒霉,受苦受穷,又受难,村里没有一个被外村正眼看得人,求大师给看看风水,指引路途,解救大众苦难之人。
彼时日正当午,那云游道士东张西望,信步走到村头,欲进村寻些吃食,又感此处有些灵异之气,只在身前身后涌动,正暗自惊诧。忽见众乡亲呼啦啦跪下一片,口中齐称“上仙救命,行善积德。”道士心里吃惊,“他们怎得认识我?莫非我来时走漏风声,泄露了天机?”环顾四周踌躇着,不见有外人,一时又得意起来。
道士慧眼略睁,见人群中有几个生的眉清目秀,耳垂齐肩,臂悬过膝,又兼骨骼丰秀,不像久居人下者,更有身显异光者,似与天庭相映。道士心里明白,知道眼前有同道者,便不敢怠慢。猛抬头,看见路旁歪斜竖着一个牌子,写着村名“牛里营”。道士心里明白,不禁感慨,“幸亏今天遇到我,天造地设的,就成全了他们吧。”
道士心里想,嘴上却说另外一番话,“还要看看你们消受得起不。”眼睛看着那路牌,若有所思的样子。
人群中一人有悟性,听道士如此说,又见他斜眼看路牌。那人本是玉帝前跟班的灵童,此时虽未看破道士根由,却也悟出了明白,便陪着小心问,“莫非先生在村名上动心思?”
道士见果然有明白人,笑吟吟点头。又面朝西方行九拜之礼,口称“弟子稽首了。”礼毕,起身对众人说,“我给你们改个村名……”
悟性者毕竟道行浅一层,不等道士说完一句,便抢下一句,“将里改为李,尊李为大,尊道为长。”
道士大惊,心想此人睿智,不在自己之下,忙拱手致礼,口称“师弟”。
道士告诉村民,“道家尊道为先,尊李为长,你们将村名改为牛李营,一定会发,要记住,既尊本道,今后就要尊道德二字,凡事道德为先,得道多助,厚德载物。”
道士再三交代,“道为万世之尊,德为万物之首,切记,切记。”
又指着村外那座大沙丘说,“再送你们一句话,十年种树,百年树人。”
“改了姓名,一心种树,自然就走上正道。”
村民对道士叩拜再三,“又指明方向,又浦路架桥”,表示感激不尽。又问道士尊姓大名,道士“呵呵”笑,不肯说,只说道号“清风”。众人再三追问本名。道士无奈,说,“要问本名,念得出,却写不出。”
众人一再催促。
道士眼看众人,口中缓缓吐出三个字。哪三个字?姓王,倒好写,却是名字,念得出,怎么也写不出,那名字音念“Biang
Jüang”。
在众人的呆立中,清风道士笑呵呵的飘远了。
道士走后,牛里营“三老”忙召集族人,选定黄道吉日,摆下道场,上面挂了老李的画像,下面摆着清风道士的画像。正式将村名改为“牛李营”。
又将清风道士本名(音名)张贴,晓谕四乡:能写出道士本名者,牛里营赐地百亩,宅院一处。——至今无人能破此题。此乃后话。
人们又商议植树等事宜,全村自然一个心思,首先围着大沙丘种树。说来怪,过去寸草不生的沙地,自牛李营人铁了心要整治它,居然能长成树苗了,一年两年,十年八年,把一座大沙丘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围住了。风沙也被锁定。又家家种树,凡家有读书人,年年房前房后种一棵树,若干年后功成名就时,庭院里绿树成荫,报喜的举子策马到家门口,将喜报挂在门前树杈上,再围着院子喊“喜钱”,是为当地一景。
牛李营就这样渐渐发达起来,接连出了几家大户,带动全村,四县都知道。
你道为何?原来,早先的牛李营虽然土地贫瘠,灾害丛生,人们与风沙斗了多年,也知道了树能压灾的道理,只要树能成林,终能锁住黄沙,抗住风灾;另外,牛李营的人还悟出一个长远的道理,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渐渐出了读书人。百年之后,村里开始出秀才、举人,还出过进士,又有拔贡,成了远近闻名的“秀才村”。
故事摘自周原的长篇小说《枪声响了》。收入本博文时略有改动。
加载中,请稍候......